杜若和冯田闻言,心中皆是一动,知道这是有重要事情要商议了。
两人对柯明华见礼,柯明华态度颇为随和,拱手还礼,目光却不着痕迹地迅速扫过杜若夫妇和他们身后的青砖小院。
杜若一边热情地请柯明华和掌柜的进屋叙话,一边悄悄给冯田递了个眼色,示意他先陪客。
随后,她快步走到了杨存芝家,叫住了起床撒尿的狗娃,低声交代道:
“狗娃,快,跑去陈郎中家,叫你登礼叔赶紧来我家门口帮个忙,就说有贵客临门,我和冯田脱不开身,请他帮忙照应一下来取螃蟹的各家伙计。”
狗娃机灵,得令后撒腿就往村另一头的陈郎中医馆跑。
陈登礼刚起床,正在院子里洗漱,听狗娃气喘吁吁地说明情况,知道杜若那边定然是遇到了要紧事,当下也不磨蹭,擦了把脸就跟着狗娃急匆匆赶来。
等陈登礼赶到杜若家门口时,河面上已经停了好几艘来自不同酒楼饭馆的取货小船,杨存芝正有些手忙脚乱地按照单子清点螃蟹,交给相应的人。
河道本就不宽,几艘船一聚,显得有些拥挤。
陈登礼见状,赶紧加快脚步上前,也顾不上客套,直接对杨存芝说:
“嫂子,我来帮你,你念单子,我来对货点数。”
杨存芝见到陈登礼,脸上飞快地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红晕和些许不自在。
但眼下情况紧急,她也顾不得那点微妙的情绪,连忙点头,将手里的单子递过去,两人配合着,很快将混乱的场面理顺。
高效地将螃蟹分发完毕,让各家的船得以陆续离开,避免了河道堵塞。
而此时,屋内却是另一番景象。
冯田沏了壶茶,四人分宾主落座。
柯明华也不绕弯子,直接说明了来意。
原来,杜若上次送来的那桶鱼,掌柜的亲自盯着厨子做了一道清蒸,一道红烧。
尝过之后,他觉得这鱼确实品质上乘,比寻常河里捕捞的鱼更为肥嫩鲜甜,肉质紧实而无土腥气。
他没有独享,当即将剩下几条活鱼立刻派人送回了柯府,请东家柯明华亲自品鉴。
柯明华尝过之后,与掌柜的想法不谋而合。
但他看到的,不仅仅是几条好鱼,而是一个更大的商机。
他放下茶杯,缓缓道:“不瞒二位,我醉仙楼在平江县虽有些名声,但终究只是一家酒楼。我一直在思量,能否另辟蹊径,做一门更专精的生意。”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认真倾听的杜若和冯田,继续道:
“我们平江县地处水乡,河网纵横,百姓素来喜食鱼鲜。前朝鼎盛之时,府城、县城里都有那种专营鱼脍、鱼羹及各色水产的‘鱼庄’,生意极为红火,堪称一方特色。”
“可惜连年战乱,这些特色店铺早已湮没无闻。如今眼看世道渐稳,风调雨顺,百姓安居,口袋里也有了余钱,这口腹之欲,自然就讲究起来了。”
掌柜的在一旁补充道:“东家的意思是,咱们宜早不宜迟,把这‘鱼庄’重新办起来。要做,就做平江县,乃至府城第一家。这第一家打响名头的,总比后面跟风的要占尽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