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租地(2 / 2)

一直要保持弯腰的姿势,将嫩绿的秧苗一株株精准地插进松软的泥田里,一行行,一列列,不能歪,不能倒。

一天下来,腰就像断了似的,直起来都费劲。

杜若虽然干的比冯田少些,主要负责递送秧苗和做些饭食,但日头下的暴晒和长时间的劳作,也让她清瘦了不少,脸上带着明显的倦容。

等到最后一块水田也插满了绿油油的秧苗,两人站在田埂上,看着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的幼苗,心里没有多少喜悦,只有一种近乎虚脱的解脱感。

杜若用汗巾擦了擦额角的汗,看着冯田晒得黝黑、瘦削下去的脸颊,忍不住叹道:

“以前在河谷有林啸和彩娥帮着,加上地也少,虽然也忙,可真没觉得有这么累,这么熬人。”

冯田重重地吐出一口浊气,感受着腰间传来的酸胀,斩钉截铁地说:

“不行,绝对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我现在就去找张叔,问问能不能把这地租出去。哪怕少收点租子,也比把咱俩都耗死在这地里强。”

说着,他也顾不上休息,和杜若两人拖着疲惫的身子就去了张里正家。

张里正一听两人的来意,眉头立刻就皱成了疙瘩,手里的旱烟杆在桌角磕了磕,语重心长地说:

“你们这想的啥呢?稻子都种下去了,前期的苦活累活你们都干完了,眼看着就等施肥、除草、收割了,这时候把地租出去?哪有这个道理。这不等于把快到嘴的饭让别人吃了吗?太不划算了!”

然而,冯田和杜若这次是铁了心。

他们反复说明了自己的情况和打算,强调实在没有精力同时顾及田地和其他营生。

张里正见两人心意已决,知道再劝也是无用,只得叹了口气,答应帮他们把要租地的风声放出去。

可消息放出去后,情况却并不乐观。

黄山头村大多是人少地多的人家,壮劳力能勉强伺候好自家的五亩地已是不易,哪里还有多余的人手和精力来租种别家的地。

张里正掰着手指头数了一圈,看来看去,村里壮劳力相对宽裕的,竟然只剩下钱家和王小柱家。

这两户人家,在张里正看来,那真是“手心手背都是屎”,选哪家都让人不放心。

钱家老两口精明算计,几个儿子又都是偷奸耍滑的。

王小柱家更是品行不端,谁敢把地租给他们。

没想到,当天晚上,钱老二就提着一小壶浑浊的劣酒,点头哈腰地上门了。

冯田皱着眉问他来干什么,钱老二立刻哭丧着脸,把他爹娘如何逼他必须来租地,否则就要如何如何他的事情倒豆子般说了出来,一副受害者的模样。

冯田懒得听他诉苦,直接开门见山:“地,我们已经种好了,前期的辛苦和本钱我们都投进去了。”

“租子,我家要六成。你要是觉得能成,咱们就立字据;要是觉得不成,大不了等到秋收的时候,我去镇上花点钱雇几个闲汉来帮忙收割。”

钱老二来之前,他爹娘给他交的底是争取四六分,钱家占六成。

没想到冯田开口就是要六成,这比他爹娘的预期低了两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