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两天,两人忙着处理这些收获的蔬菜。
杜若送了一半给杨存芝家,自己则将另一半青菜和萝卜仔细分类。
她打算先试着腌一小缸酸菜。
两人一起动手,将青菜一棵棵洗净,摊在竹席上晾晒,直到菜叶有些发蔫。
剩下的步骤杜若就有些抓瞎了,她只大概知道需要盐和密封发酵,但具体比例和细节却不甚了了。
“走,去找江大娘!”
杜若当机立断,抱起那堆处理好的青菜,和冯田一起又厚着脸皮去了江大娘家。
江大娘见他们抱着菜来,听完杜若的请求,笑得见牙不见眼:
“我就知道你们两个年轻人弄不来这个,放心,交给我,保准给你们腌得酸脆爽口,放一年都不坏。”
她爽快地接过菜,又细细问了杜若想要的口味,是偏酸还是偏咸。
正说着,张里正从外面回来了,脸上带着轻松的笑意,一见冯田杜若便道:
“正好你们在,事情办妥了,县衙那边我都打点好了,章程也问清楚了。明天,你们带上该带的银钱和户籍文书,跟我去镇上衙门走一趟,把那山契一并办下来。”
这消息让两人精神一振,终于等到这一天了。
回到家,两人关上房门,将装钱的匣子拿出来,仔细清点。
买山不是小数目,加上预留出来请打井师傅的定金,匣子里顿时空了一大半,剩下的确实不多了。
冯田看着见底的钱匣,神色却不见沮丧,反而带着破釜沉舟的决然:
“该花的必须花,有了山,就有了根本,钱还能再赚。”
杜若也用力点头:“对,投资未来,值得!”
第二天,两人早早起身,带上钱和文书,跟着张里正再次前往镇上。
在镇上的衙门口,按着张里正的指点,递交文书、缴纳银钱、签字画押……一套流程走下来,虽然有些繁琐,但还算顺利。
当那张盖着鲜红官印、写明四至范围、落款为“杜若”的正式山契拿到手里时,杜若只觉得一张薄薄的纸重若千钧。
她反复看了好几遍,尤其是自己名字那处,然后得意洋洋地在冯田眼前晃了晃,压低声音却掩不住兴奋:
“冯田同志,看见没?从今天起,咱俩高低也是个有产阶级了。”
冯田看着她那难得的孩子气,眼里满是宠溺和同样澎湃的激动,连连点头附和:
“是是是,咱们再加把劲,好好经营,争取早日再当上大地主。”
为了感谢张里正前后奔忙的出力打点,两人坚持要请他去镇上最好的饭馆吃一顿。
张里正却把脸一板,连连摆手:“不去不去,花那个冤枉钱做什么?馆子里的菜又贵又没家里实在。你们年轻人攒点钱不容易,这刚花了那么大一笔,得省着点花,有这心就行了,吃饭就免了。”
三人正在衙门口拉扯客气,眼尖的杜若忽然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从街角转过来,背上还背着一个沉甸甸的背篓,是陈郎中。
“陈叔!”杜若连忙扬声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