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又蹲大牢(1 / 2)

五月中的襄阳,日头已然带了暑气。

城墙根下的石板路被晒得发烫,空气里浮动着尘土、汗水和食物混杂的气味。

杜若和冯田在客栈安顿好车厢和那两头劳苦功高的毛驴,略作梳洗,便融入了街上熙攘的人流。

黄雀早不知飞到哪里撒野去了,两人也不担心,它机灵得很,玩够了总能找到他们。

街市比他们预想的要热闹些,新朝初立,虽百废待兴,但这地处要冲的城池,已显露出几分恢复生机的迹象。

铺面基本都开着,贩夫走卒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只是行人大多都衣着旧衣,补丁摞着补丁。

他们寻了个临街的面摊,各要了一大碗面当晚饭。

面汤清亮,撒了点葱花,味道寻常,却也能果腹。

冯田吃得快,吃完便安静坐着,目光习惯性地扫过周围的环境。

杜若则慢些,一边吃,一边看着街景。

放下碗筷,两人沿着街边缓步而行。

杜若的目光被一个卖咸菜的摊子吸引了过去。

那摊主是个精瘦的中年人,见有客驻足,立刻抖擞精神,极力推销:

“客官好眼力,快来尝尝,我这可是大名鼎鼎的‘孔明菜’。”

“祖传的手艺,经三腌、五卤、六晒方成,甘咸适中,脆嫩可口,下饭是一绝。”

那黑褐色的菜干在坛子里堆得冒尖,确实散发着一种独特的咸香。

杜若被说动了,拉着冯田凑到近前,仔细看了看,还拿起一小块闻了闻,盘算着买些路上佐餐。

街对面,谢灵刚从一个绸缎庄里出来,身边跟着个低眉顺眼的丫鬟。

她在府中憋闷得慌,原只想出来透透气,目光漫无目的地扫视着街景,直到定格在那个站在咸菜摊前的女子背影上。

那背影比记忆中人要丰腴些,不再是断云寨时清瘦的模样。

头发也长了,规规矩矩地挽成了一个妇人的发髻,用一根普通的木簪固定着。

整个人可以说得上大变样,但偏偏她一眼就认出了杜若。

至于杜若旁边那个穿着灰布短褂、身形高大挺拔的男人,不用说,定然是谢珩当初咬牙切齿提到的那个“奸夫”了。

谢灵的脸上没有任何惊愕,反而缓缓绽开一个笑容,像一条毒蛇,带着彻骨的寒意。

她停下脚步,直勾勾地盯着杜若,像欣赏一件即将落入网中的猎物。

丫鬟察觉了主人的异常,顺着目光看去,只见一对衣着寻常的男女,实在看不出有什么稀奇。

但她不敢多问,这位通判夫人,看着娇柔,实则心机深沉,心狠手辣。

若不是得她相助,徐通判一介武夫,哪能坐稳这襄阳通判的位置。

她只能屏息静气,陪着站在原地。

杜若和冯田自然察觉到了谢灵的视线,两人几乎时同时转身。

杜若与谢灵对视上时,只觉得浑身一僵,难以置信。

冯田几乎在杜若身体微僵的同时就察觉了异样,他不动声色地挪了半步,将杜若半挡在身后,低沉的声音带着询问:

“是谁?”

杜若的声音从齿缝里轻轻逸出:“谢灵。”

冯田的心沉了下去。

杜若跟他详细说过谢珩谢灵两兄妹以及和他们之间的恩怨,两人都以为谢家兄妹死在了断云寨,谁承想,竟会在这远离北地的襄阳城与谢灵重逢。

而且,看谢灵那身绫罗绸缎、满头珠翠,以及身后跟着的丫鬟,显然她不仅活着,还攀上了高枝,过得颇为得意。

谢灵见杜若看见了自己,嘴角的笑意更深,更冷。

她什么也没说,只是微微歪了歪头,用一种戏谑的目光,上下打量着杜若。

随即,她轻摇手中的团扇,然后带着丫鬟,转身,迈着不紧不慢的步子,混入人流,消失在街角。

杜若死死盯着她消失的方向,手心冰凉。

那阴恻恻的笑容,比当年在断云寨时还令人心悸。

“我们得走,”杜若收回目光,斩钉截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