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古风故事集 > 第351章 龙渊遗孤其二

第351章 龙渊遗孤其二(2 / 2)

二人按所指方向果然找到密道,逃出时整座岛已开始下沉。回首望去,湖面漩涡翻涌,传说数百年的龙渊秘藏永沉湖底。

三个月后,南京城郊。青衫客毒发在即,面色苍白如纸。沈素心扶他坐在梅树下,泪落如雨。

“莫哭。”他拭去她眼泪,“我本江湖浪子,得遇你方知人间值得。”

忽听马蹄声近,王守仁带御医赶到。把脉后却连连摇头:“此毒已入膏肓,除非...”

“除非什么?”

“除非散尽功力,或可保命。但终身不能再动武。”

青衫客微笑:“若能与你粗茶淡饭,要这武功何用?”

沈素心破涕为笑,紧紧握住他的手。此时梅花正盛,暗香浮动,远处金陵城炊烟袅袅,正是万家灯火初上时。

二人遂在南京城外买下一处小院,前庭栽梅,后园种菜。青衫客化名梅清远,在街市开了一家字画铺;沈素心则教授附近孩童刺绣女红。平日里梅清远研墨作画,沈素心穿针引线,傍晚时分总见二人携手在秦淮河边散步。邻里只当是对寻常夫妻,哪知一个是曾令江湖闻风丧胆的“无痕剑”,一个是终南派最后的传人。

这日清晨,梅清远正在铺中临摹《溪山行旅图》,忽见个青衫老者驻足门前,盯着匾额上“清远斋”三字出神。那老者须发皆白,腰间悬着个酒葫芦,看似寻常酒客,步履间却隐有龙虎之姿。

“好字!”老者抚掌笑道,“笔走龙蛇,隐有剑意,店家莫非习过武?”

梅清远心中微凛,面上却淡然:“少年时跟着镖师练过几手粗浅功夫,让老先生见笑了。”

老者目光如电,在他手上扫过:“这般修长手指,使剑最是相宜。”忽又压低声音,“梅大侠当真认不得故人了?”

梅清远手中画笔一顿,墨点滴在宣纸上晕开。仔细端详老者面容,终于认出:“你是...醉仙楼的说书先生?”

原来二十年前,南京醉仙楼有个说书人,专讲前朝旧事,后来因言获罪,不知所踪。梅清远年少时常去听书,最爱那段《龙渊传奇》。

老者哈哈大笑:“难为你还记得!老朽莫听泉,今日特来报当年一饭之恩。”说着从怀中取出个布包,“此物留在身边终是祸患,不如赠予有缘人。”

布包解开,竟是半卷焦黄书册,封面写着《龙渊补遗》。梅清远正要推辞,老者却已飘然远去,只在风中留下一句:“小心穿紫衣的人...”

当夜梅清远在灯下细观,这残卷记载的竟是龙渊地宫的构造图。其中提到地宫共有三重,他们当日所至不过是最外层。真正核心处藏着的并非玉玺,而是前朝太史令留下的《星象秘录》。

“在看什么?”沈素心端茶进来,见书册变色,“这书从何而来?”

听罢经过,沈素心蹙眉道:“莫听泉...这名字好生耳熟。”忽想起什么,“师父曾说,终南派有位师叔祖精通风鉴之术,后来因窥破天机遭朝廷追捕,化名莫听泉隐于市井。”

二人正说着,忽听后院一声轻响。梅清灭灯推窗,但见月下立着三个紫衣人,胸前皆绣金线鬼首。

“幽冥教余孽!”沈素心拔剑欲出。

为首紫衣人躬身道:“奉新教主之命,请二位赴总坛观礼。”

“新教主?”

“三日后子时,总坛旧址,二位一见便知。”

说罢掷来张请帖,竟是血书所写。三人如来时般悄无声息地退去,留下满院异香。

梅清远拾起请帖,沉吟道:“幽冥教死灰复燃,其中必有蹊跷。”

沈素心忽然指着书册某处:“你看这里!”但见地宫图旁有小字注解说,龙渊秘藏实为前朝太史令所设疑冢,真正宝物另藏他处。最后一行墨迹尚新,显然是刚添上的:“欲知究竟,往寻鸡鸣寺守拙和尚。”

次日拂晓,二人赶往城北鸡鸣寺。知客僧却说寺中并无守拙此人,正要离开,忽见个小沙弥悄悄招手。引他们至后院菜园,指着一个正在锄地的老僧:“那就是守拙师叔祖。”

老僧放下锄头,目光在梅清远脸上转了一圈,叹道:“该来的总会来。”从怀中取出个铁盒,“这是莫师兄寄存之物,说二十年后自有有缘人来取。”

铁盒中竟是另半卷《龙渊补遗》,合二为一后,现出完整地图。守拙指着某处山坳:“据寺中古籍记载,这里才是真正的龙渊。”

忽然寺钟大作,知客僧慌慌张张跑来:“师叔祖,外面来了好多官兵!”

但见寺门前旌旗招展,马上端坐个绯袍官员,正是王守仁。他扫了二人一眼,冷声道:“有人告发鸡鸣寺窝藏钦犯,本官特来搜查。”

梅清远心中雪亮,这分明是冲着《龙渊补遗》来的。正要开口,王守仁忽使个眼色,两个亲兵上前拿人,经过时悄声道:“大人请二位暂避。”

三人被“押”至后山松林,王守仁屏退左右,急切道:“二位速离南京!宁王虽败,朝中仍有同党。昨日有密报说,新任幽冥教主实为司礼监太监刘瑾的义子。”

沈素心震惊:“阉党与江湖邪教勾结?”

“刘瑾欲借幽冥教掌控江湖,再图大事。”王守仁从袖中取出手令,“这是通关文书,你们往南去,越远越好。”

忽听林外传来尖笑:“王大人真是忠心可嘉!”但见个面白无须的中年人缓步而来,身后跟着八名紫衣剑客。

王守仁变色:“刘公公!”

刘瑾把玩着玉扳指:“既然遇上了,就都留下吧。”手一挥,八名剑客齐出。

这八人剑法诡异,配合无间,竟似一套失传已久的“八荒剑阵”。梅清远内力虽失,剑招仍在,铁剑左遮右挡,护住沈素心。王守仁也拔剑对敌,他师承阳明心学,剑法正大堂皇。

斗到酣处,刘瑾突然出手,袖中射出数点寒星。王守仁挥剑格挡,不料暗器竟会转弯,正中肩井穴。梅清远急挺剑相救,却被剑阵困住。

危急时刻,忽闻梵唱声声。守拙大师手持禅杖而来,每步踏出,剑阵便乱一分。刘瑾冷笑:“老秃驴也来送死!”双掌拍出,竟带腥风。

守拙禅杖点地:“阿弥陀佛!”杖风过处,腥风尽散。二人斗在一处,劲气四溢。

梅清远趁机破开剑阵,与沈素心扶起王守仁。正要退走,刘瑾忽啸一声,林外又涌进大批东厂番子。

正在绝望,远处忽传来马蹄声。但见莫听泉一马当先,身后跟着数十江湖人士,旗号各异。

“江淮盟在此!”

“金陵镖局来也!”

“终南派清理门户!”

原来莫听泉这些日联络各方势力,专为今日之局。顿时杀声震天,东厂番子虽悍,怎敌得过江湖群雄。

刘瑾见势不妙,虚晃一招欲走。守拙禅杖如影随形:“施主留步!”杖尖点中后心。

刘瑾喷血倒地,狞笑道:“教主已得《星象秘录》,大事将成...”气绝身亡。

战后清点,王守仁伤重昏迷前叮嘱:“速往龙渊,阻止...”

三日后,终南山深处。按图索骥,果然找到处隐秘山谷。谷中云雾缭绕,隐约见座九层石塔。

塔前站着个熟悉身影,竟是当日鄱阳湖畔失踪的宁王世子朱宸濠!他手持罗盘,仰观星象,身边跟着七个奇装异服之人。

“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朱宸濠每念一个名字,便有一人应声,“七星聚,龙渊开!”

七人各站方位,同时运功。石塔缓缓开启,露出向下的阶梯。

梅清远欲上前阻止,莫听泉拉住他:“七星聚首乃逆天之举,必遭反噬。”

果然,塔中忽传出惨嚎。但见紫光大盛,七个星君接连爆体而亡。朱宸濠狂笑:“祭品已足,秘录当归!”塔顶现出卷玉册,缓缓落下。

沈素心突然跃出,软剑直刺朱宸濠后心。不料他反手一抓,竟空手握住剑锋:“等的就是你!”扯开前襟,心口处赫然嵌着半块铁牌。

“当年青龙镖局的血案...”沈素心恍然大悟。

“不错,是我假传消息,引幽冥教出手。”朱宸濠狞笑,“终南派女子的心头血,才是最后钥匙!”

铁牌遇血,发出妖异红光。玉册徐徐展开,其上星辰流转,竟似活物。

守拙大师突然盘坐诵经,莫听泉拔剑起舞。剑招越来越快,与诵经声相和。玉册上的星光渐渐暗淡。

“不!”朱宸濠扑向玉册,却被反震出去。谷中地动山摇,石塔开始崩塌。

梅清远拉住沈素心急退,忽见朱宸濠挣扎爬起,手中多了一把淬毒匕首。

“小心!”梅清远推开沈素心,匕首没入胸膛。

沈素心悲啸一声,软剑如虹,贯穿朱宸濠咽喉。转身抱住梅清远,见他面色发黑,显然剧毒攻心。

守拙大师过来把脉,摇头叹息:“这是七星海棠,无药可解。”

莫听泉忽然道:“或许有个法子...”取出一枚金针,“我以金针渡穴,可延寿三年。但这三年需在寒玉床上静卧,不得动情,不得动武。”

梅清远微笑:“若不能与她相守,活百年何益?”

沈素心泪如雨下:“我陪你。”

最终二人选择回到南京小院。三年后的同一天,梅清远在沈素心怀中安详离世。临终时窗外梅开似雪,他说:“来世还开字画铺,你仍来买画可好?”

沈素心葬他于梅林,守墓三年。某个清晨,邻居见院门大开,梅树下插着柄软剑,人已不知所踪。只有那株老梅年年花开尤盛,暗香浮动,仿佛诉说着未完的故事。

江湖上渐渐有了新传说:终南山深处有个神医,专治疑难杂症,身旁总跟着个青衣女子。有人说是沈素心携夫隐遁,也有人说是梅清远毒解重生。唯有夜深人静时,能听见山间传来剑鸣,如龙吟,似凤啼,久久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