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在此时,门外喧哗,圣旨到:李参政升任应天府尹,即刻赴任。李参政顾不得刘厚德,忙着收拾行装。刘厚德趁机收拾行李,留书告辞。
离开济南,刘厚德想起金陵有个表亲,便南下投奔。到了金陵才知,表亲三年前已搬去杭州。盘缠将尽,只好在码头扛包为生。
这日搬运绸缎,遇见个熟识的湖州客商。那客商大惊:“刘员外如何在此做粗活?”听罢遭遇,叹道:“善恶终有报,只是时候未到。我正要回湖州,员外可愿同去?我在湖州有处绸缎庄正缺管事。”
刘厚德到了湖州,把绸缎庄打理得井井有条。半年后,东家要去南洋,将铺子折价卖与刘厚德。刘厚德拿出全部积蓄,又借了些银子,盘下铺子重新开张。
也是时来运转,这年朝廷在湖州采买贡绸。刘厚德织出的新花样被钦差看中,一举成名。不出三年,“刘记绸缎”名动江南。
这日,刘厚德查账时发现蹊跷:有批货的价款明显低于市价。追问掌柜,才知是卖给赵通判的妻弟。刘厚德沉吟片刻:“往后赵家的生意一律不做。”
当晚打烊时,伙计追出门口:“客官忘了钱袋!”那客商折返,盯着刘厚德看了半晌:“可是苏州的刘厚德员外?”刘厚德细看,竟是当年山谷中的猎户!
猎户如今做了药材生意,说起别后情形:“周举人前年中举,现任监察御史。赵通判贪腐事发,已下大狱。”刘厚德悲喜交加,置酒相待。
酒过三巡,猎户道:“有件事一直没敢说。当年那两个公差,其实是我故意射杀的。”见刘厚德吃惊,解释道:“我本是边军斥候,因上司克扣军饷,一怒杀人,亡命江湖。那日见公差要害人,旧恨涌上心头...”
正说着,门外马蹄声急。却是周御史派人送信:朝廷清查旧案,刘厚德冤情已雪,家产发还。信末另附一事:李参政的义女陈姑娘,为守父孝耽误婚事,如今仍待字闺中。
三个月后,刘厚德重返苏州。赵家已败落,赵衙内流落街头。这日刘厚德车马过市,赵衙内竟拦轿乞讨。刘厚德叹口气,让账房支十两银子与他:“好生做个营生罢。”
重整家业后,刘厚德亲往济南求亲。李府尹(原李参政)这次甚是热情,原来他已知刘厚德冤情得雪,家业更胜从前。择吉日完婚,婚礼上,陈姑娘从妆奁中取出一对金钏:“爹爹临终嘱咐,若得再见恩公,当以此物为证。”
洞房花烛夜,刘厚德说起虎丘塔下奇遇。新娘子“啊呀”一声:“这金钏本是一对,祖上传言内藏玄机。”仔细察看,果然在钏内侧发现暗格,藏着一张羊皮纸。上面竟是刘厚德曾祖所留,记载着埋宝之事。原是他当年建虎丘塔时私藏,留给后世子孙应急之用。
翌日,刘厚德夫妇到虎丘塔下焚香祭拜。忽见个游方和尚蹒跚而来,细看竟是当年托梦的金甲神人。和尚合十道:“施主可还记得老衲?昔年受你祖父一饭之恩,今日特来完此因果。”言毕飘然而去。
刘厚德与妻子相顾愕然,方知冥冥中自有天意。自此广行善事,在苏州设义学、修桥梁,每逢荒年开仓放赈。民间都道“刘善人”家的绸缎能沾福气,生意越发兴旺。三年后陈氏生下一对龙凤胎,满月时贺客盈门。席间忽报周御史到访,还带来个意想不到的人——那猎户如今已获赦免,特来投军报效。
酒过三巡,猎户说起边关趣闻,忽压低声音:“诸位可知当年赵通判倒台的真正缘由?”原来他投军后在兵部当差,偶然看到卷宗:赵通判竟与白莲教有染,谋逆事发。而首告之人,竟是赵衙内!这败家子为求活命,把父亲的罪状和盘托出。
正唏嘘间,丫鬟慌慌张张跑来:“老爷夫人,不好了!小公子把金钏吞下去了!”众人大惊,冲进内室,却见那胖小子正拿着金钏当玩具耍。陈氏夺过金钏,发现内侧刻着两行小字:“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正是:
金钏隐玄机,虎丘藏奇珍。
善恶终有报,天道最公平。
莫道无显验,举头有神明。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