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古风故事集 > 第290章 龙渊残卷

第290章 龙渊残卷(2 / 2)

虬髯客还礼:“法师怎会来此?”

玄奘从袖中取出一卷羊皮:“贫僧为此物而来。”

李素一看,正是另外半卷龙渊图!

玄奘道:“此图是三日前有人送到寺中,说半月内必有人来取。”

虬髯客接过图,与李素手中的半卷拼在一起。裂缝处严丝合缝,果然是一张整图。

完整的龙渊图上,山川走势宛如一条蟠龙,龙首处正是长安城。图旁多了一行小字:“龙抬头处,九五为尊。”

王振失声道:“这...这是...”

虬髯客面色凝重:“果然与皇室有关。”

便在此时,洞外突然箭如飞蝗!数十支弩箭射入洞中,目标直指玄奘法师。

虬髯客袍袖一展,将箭矢尽数扫落。鹤先生玉笛疾点,封住洞口。

马五惊道:“是军中的神机弩!”

雷九娘冷笑:“看来有人不想让咱们查出真相。”

虬髯客沉声道:“法师先走,这里交给我们。”

玄奘却摇头:“贫僧即来,便已置生死于度外。这图中秘密关系天下苍生,不能不查。”

突然,洞顶传来巨响,碎石纷落如雨。整个洞窟都在摇晃。

“他们要毁窟!”鹤先生喝道,“快退!”

众人护着玄奘冲出洞窟,只见外面密密麻麻全是黑衣箭手。当先一人金面具在月光下闪闪发光。

“金面人!”王振惊呼,“传说中太子建成的余党首领!”

金面人声音沙哑:“张仲坚,交出龙渊图,饶你们不死。”

虬髯客大笑:“藏头露尾之辈,也配谈条件?”

金面人也不动怒,一挥手,箭手们同时搭箭上弦。

便在千钧一发之际,西方突然传来阵阵梵唱。数百僧人手持禅杖,快步而来。当先一人高喝:“佛门清净地,岂容杀戮!”

箭手们一阵骚动。金面人见状,知道事不可为,冷笑一声:“长安再见!”率众迅速退去。

来的正是敦煌各寺僧众。原来玄奘早有安排。

当晚,众人在莫高窟住下。虬髯客与李素在灯下细观全图。

“龙抬头处,九五为尊...”虬髯客沉吟,“长安城中,何处是龙抬头?”

李素忽然道:“师伯你看,这龙首形状,像不像大明宫的含元殿?”

虬髯客仔细端详,悚然动容:“不错!含元殿正是龙首原最高处!”

“那么九五...”李素迟疑。

“九五之尊,自然是皇上。”虬髯客面色凝重,“但这‘为尊’二字,作何解释?”

突然,窗外传来一声轻响。虬髯客袍袖一拂,窗户洞开,外面却空无一人,只有一片衣角飘落。

虬髯客拾起衣角,面色微变:“是宫里的人。”

李素吃惊:“皇宫大内也插手此事?”

“只怕不止插手,”虬髯客目光深邃,“也许这一切,本就是宫中所为。”

次日清晨,众人正准备启程前往长安,忽见西方烟尘大起。探马回报,吐蕃大军犯境,已破瓜州,正朝敦煌而来。

玄奘法师叹道:“兵戈又起,苍生何辜?”

虬髯客决然道:“法师与九娘留守敦煌,协助守城。其余人随我速往长安,龙渊图之谜必须尽快解开。”

李素道:“师伯,吐蕃来犯,我们岂能一走了之?”

鹤先生道:“世子有所不知,若龙渊图之谜不解,战乱将更甚于此。”

众人快马加鞭,日夜兼程。这日到了长安,但见城防严密,气氛紧张。

一进城,立即有人接应,竟是卫国公府旧部。为首的老家人李福见到李素,老泪纵横:“小公子终于回来了!”

虬髯客却道:“先去大慈恩寺。”

大慈恩寺内,知客僧引众人到藏经阁。阁中早有一人在等候,竟是当朝宰相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微笑道:“张先生,别来无恙。”

虬髯客冷冷道:“长孙大人好算计。”

长孙无忌不以为意,目光转向李素:“这位想必就是药师的孩子了。”叹了一声,“龙渊图之事,圣上已全知晓。今日特命我来助各位解开此谜。”

王振、马五面面相觑,没想到事情竟惊动了皇帝。

长孙无忌道:“图中所谓‘龙抬头处,九五为尊’,指的应是含元殿中皇上的龙椅。”

虬髯客摇头:“龙椅之下,我们如何查探?”

“今夜子时,圣上将在含元殿等候。”长孙无忌语出惊人。

是夜,月明星稀。含元殿内烛火通明,李世民端坐龙椅,两旁侍卫环立。

虬髯客率众人行礼毕,李世民温言道:“张兄平身。这些年,辛苦你了。”

虬髯客慨然道:“为天下苍生,何谈辛苦。”

李世民目光扫过李素:“这孩子很像药师。”顿了顿,“龙渊图给朕看看。”

李素奉上图。李世民仔细观看,忽然道:“这图是假的。”

众人大惊。

李世民道:“真图在朕这里。”从袖中取出一卷羊皮,与李素那卷几乎一模一样。

虬髯客变色:“这是何意?”

李世民长叹:“六十年前,朕与建成、元吉争位,得半卷龙渊图,藉此得登大宝。但此图关系太大,朕不得不将其隐秘。今日吐蕃犯境,突厥蠢蠢欲动,朕思之再三,决定解开此图之谜。”

说着将两图拼在一起。神奇的是,两图竟严丝合缝!

突然,殿外传来喊杀声。一名侍卫满身是血奔入:“陛下,有叛军攻入皇宫!”

李世民镇定自若:“果然来了。”

金面人率数十高手冲入殿中:“李世民,你的死期到了!”

虬髯客大喝:“护驾!”当先迎上金面人。

殿中顿时乱作一团。王振、马五、鹤先生各展绝学,与叛军战在一处。

李福突然靠近李素,低声道:“小公子,快随老奴来!”引着李素绕到龙椅之后。

李福在龙椅某处一按,椅后地面突然洞开,露出一条密道。

“这是...”李素惊讶。

“龙渊所在。”李福眼中闪过诡异的光。

便在此时,金面人突然甩脱虬髯客,直扑密道入口。虬髯客紧追不舍,三人先后冲入密道。

密道向下延伸,尽头竟是一处巨大的地下宫殿。殿中堆满金银珠宝,更有无数兵甲。

金面人摘了这里。”

李素震惊:“你是...”

“隐太子建成之子,李承义。”老者傲然道。

虬髯客叹道:“果然是你。武德九年的漏网之鱼。”

李承义冷笑:“张仲坚,你辅佐李世民夺我江山,今日该还了!”

突然,身后传来李世民的声音:“承义,你错了。”

李世民在长孙无忌陪同下走入地下宫殿:“这江山,从来不是一家一姓的江山。”

李承义狂笑:“成王败寇,何必惺惺作态!”

便在此时,整个地下宫殿突然震动起来。头顶开始落下碎石。

长孙无忌色变:“不好,这里要塌了!”

李承义却恍若未闻,直扑李世民。虬髯客挺身拦住,两人战在一处。

李素突然注意到宫殿中央有座石碑,碑上刻着四句诗:“龙战于野,其血玄黄。天下为公,是为龙渊。”

他猛然醒悟:“我明白了!龙渊不是宝藏,是告诫!”

李世民闻言一震:“你说什么?”

李素大声道:“这四句诗出自周易,意思是争战惨烈,但天下应为公器!龙渊之秘,是要后人以天下为公!”

李承义闻言愣在当场,虬髯客也停下手来。

李世民长叹:“好个‘天下为公’!朕悟了,悟了!”转向李承义,“承义,这江山,朕与你共治如何?”

李承义呆立良久,突然老泪纵横:“太晚了...太晚了...”

头顶巨石轰然落下。虬髯客一把嗯推开李承义,自己却被巨石压住。

“师伯!”李素扑上前。

虬髯客口吐鲜血,却面带微笑:“药师...我终究...不负所托...”气绝而亡。

李承义跪地痛哭:“张兄!是我害了你!”

李世民黯然道:“厚葬张兄。”又对李承义道,“往事已矣,从今往后,你我同心治国,方不负张兄牺牲。”

众人退出地下宫殿时,朝阳初升。长安城迎来了新的一天。

三个月后,吐蕃退兵,突厥请和。李素辞别皇帝,浪迹江湖。临行前,李世民问他想要什么赏赐。

李素望着远方:“但求天下太平,百姓安乐。”

皇帝默然良久,道:“这比任何赏赐都重。”

江湖上从此多了个传说:有个青衫侠客,专在兵荒马乱处出现,救民于水火。有人说他是卫国公世子,有人说他是虬髯客传人,也有人说,他就是龙渊精神的化身。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青衫客的身影渐渐消失在天地相接处,唯有剑穗上的铃铛,在风中叮当作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