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真相大白:原是陈允良的商队伙计赵七见财起意,私吞货款後反诬东家与文瑾勾结。又买通无赖假报命案,暗中将赃物塞入柳家。李知府当即下令捉拿赵七,杖责一百,流放三千里。
案件既明,柳文瑾夫妇叩谢青天。王侍郎府送来贺仪,李知府亦赠银二十两压惊。夫妻二人暂寓苏州,文瑾以卖字为生。谁知不足半月,忽有御史上本参奏:苏州知府李乘龙受贿枉法,私放钦犯!原来那赵七竟是南京某权宦的远亲,如今反咬一口。
锦衣卫缇骑南下,将李知府、柳文瑾并陈允良尽数锁拿。珍珠衫作为要害证物,封箱送京。蕙娘当时已临盆在即,惊惧早产,生下一子却无奶水。正当危急时,忽有尼姑上门化缘,见婴孩可怜,赠一瓷瓶:“此乃百花蜜露,可暂代乳浆。”
却说京师三法司会审,主审官正是当年罗织造的门生。查明奏本纯属诬告,反而参倒南京的权宦。柳文瑾因祸得福,得赐贡生功名。归家时见幼儿白胖可爱,问起方知尼姑所赐蜜露神奇——每日只喂三滴,婴孩便整日不饥。
文瑾心疑,寻至尼姑所在庵堂。老尼才道破天机:“贫尼原是嘉靖宫人,曾见珍珠衫入贡。此衫夹层藏有先天养生秘方,乃张三丰真人所传。今见君子仁义,特来相助。”遂教文瑾拆开衫领,果得羊皮卷,上书百花蜜露制法。
文瑾依方制作,售于药铺,竟成苏州名产。不及三年,开设“柳氏药堂”十二间。适逢皇太后乳腺疾患,御医无策。柳家献上蜜露,太后饮之三日即愈。皇上大喜,钦赐“妙手回春”金匾,赦免蕙娘父亲旧罪(原罗织造因贡品失误获罪),准其返回苏州。
这年清明,柳文瑾携妻儿扫墓。忽见路边昏倒一乞丐,救治後发现竟是当年私藏珍珠衫的衙役王某。原来他被革职後染赌,败尽家财。文瑾不计前嫌,聘为药堂门房。王某感激涕零,道出一桩隐秘:
“当年搜查贵府时,曾见赵七与本县师爷密语。後听闻那具假尸,原是太湖溺死的乞丐,被师爷买作顶替。”文瑾报官缉拿,师爷熬刑不过,招出实情:竟是王舜卿因求购珍珠衫不得,怀恨在心,买通师爷陷害!
案子奏报朝廷,王侍郎教子不严,革职查办。王舜卿判斩监候,秋後处决。柳家药堂却越发兴旺,蕙娘又生一女,取名珠儿。光阴荏苒,转眼珠儿及笄,许配给陈允良之子为妻。迎亲那日,珍珠衫作为嫁妆重现人间——
但见阳光之下,三百六十颗珍珠耀目生辉,更奇异的是衫内金线隐隐显出北斗图形。宾客中有识货的老先生惊道:“此乃张真人炼丹辟邪的七星法衣,怪不得能藏仙方!”
满堂宾客正啧啧称奇时,门外忽来一位游方道士,朗声笑道:“一饮一啄,莫非前定。珍珠衫合该此时现世!”文瑾忙迎入上座,那道长指衫而言:
“此衫本是真武大帝座前童子的法袍,嘉靖年间流落人间。今日物归其主——”拂尘指向婴孩襁褓中的柳家孙儿,“此子乃童子转世,将来当有仙缘。”
众人看那婴儿,果然手持北斗七星状胎记。道士留下偈语一首,飘然而去:
明珠蒙尘廿载余,善恶心头自分明。
莫道造化弄人意,自有天机暗里成。
自此柳家广行善事,珍珠衫供奉中堂,竟有夜放光华之异。後其孙十八岁中进士,却辞官修道,终成一代宗师。此是後话。
而今有诗赞云:
鲛泪莹莹缀作衫,几经离合与悲欢。
劝君莫作亏心事,举头三尺有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