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古风故事集 > 第111章 绛珠归天录

第111章 绛珠归天录(2 / 2)

黛玉叹众生愚痴,正要返回太虚幻境,忽见下界荣国府火光冲天。忙拨云观看,却是贾府被抄,锦衣卫正在封门捉人。贾母受惊昏厥,王夫人哭倒在地,贾政、贾琏等俱被锁拿。黛玉心急,欲施援手,却被警幻拦住:“此乃人间定数,不可妄改。”

正纷乱间,忽见一女子跪在锦衣卫前递状纸,细看竟是小红。原来小红求了贾芸,辗转托到北静王府,正设法营救。又见刘姥姥闻讯赶来,哭喊着要给老太太磕头。黛玉暗叹:“平日巴结的皆不见踪影,倒是这些不起眼的肯来相助。”忽见平儿扶着重病的凤姐出来,凤姐虽面色蜡黄,仍强撑与官差周旋。黛玉不忍再看,转身拭泪。

警幻道:“你今已看尽人间悲欢,可悟了?”黛玉道:“弟子愚钝,只觉世人可怜。”警幻点头:“有此心便是菩萨心肠。且随我去望乡台,看一人结局。”

至望乡台,见一老者踽踽独行,竟是宝玉。原来他皈依佛门后,云游四海,这日正路过瓜州渡口。忽见薛宝钗坐船经过,二人隔江相望。宝钗欲语还休,宝玉双手合十,唱了个喏。船行渐远,宝钗掩面进屋,宝玉转身继续前行。雪地上留下一串脚印,渐行渐远。

黛玉看得怔怔落泪。警幻道:“可还恨他?”黛玉摇头:“各有缘法,何恨之有。”警幻笑道:“如此可掌痴情司了。”遂正式授黛玉“绛珠仙主”之位,主管人间风月情债。

黛玉既掌仙职,第一桩便是处理自家公案。这日升座,命取来金陵十二钗正副册,将诸芳命运一一修正:探春远嫁后兴利除弊,得善终;迎春冤屈得申,来世转生安乐人家;惜春早证佛缘…正批阅间,忽见香菱魂至,哭诉薛蟠又要娶妻。黛玉怒道:“这呆霸王尚不知悔改!”遂托梦与薛姨妈,令其约束儿子。又见晴雯来谢恩,原来黛玉暗中超度,她已转生为芙蓉花神。

忙碌间,人间又过数载。这日忽闻仙乐大作,原是元妃归位。元春携了黛玉的手道:“老太太也快来了。”话音未落,果见贾母魂至,面容安详。黛玉忙迎拜,贾母搂住心肝肉儿地叫:“原是我老糊涂了,让你受委屈!”祖孙正叙话,又见贾敏、林如海俱至,一家团聚,悲喜交加。

忽有仙童来报:“绛珠仙主,下界有人立庙供奉于你。”黛玉拨云一看,竟是紫鹃在姑苏城外建了“潇湘妃子庙”,香火鼎盛。雪雁已嫁人,常来上香;藕官、蕊官做了庙祝,日日打扫。黛玉感念,遂显灵赐福,保佑一方安宁。

这日警幻设宴,庆贺黛玉仙阶晋升。席间忽见金星来报:“神瑛侍者功德圆满,即将回归仙界。”众仙皆向黛玉道贺。黛玉却淡然道:“尘缘已了,相见无益。”遂辞了众仙,独往三生石畔灌溉仙草。

正劳作间,忽闻身后有人道:“妹妹竟不理我了?”回首只见宝玉立于云霞中,已复神瑛本相。二人相视一笑,尽释前缘。宝玉道:“我今司掌‘灵石鉴’,专管人间文采风流。”黛玉指那仙草道:“我仍灌溉这些草木,倒应了当年‘沁芳’二字。”

自此二人常在三生石畔论道说法。某日谈及人间疾苦,宝玉叹道:“竟想再下凡度人。”黛玉道:“你且住。我倒想起一人——那薛宝钗寿数将尽,她一生恪守礼法,未尝真心快乐,你我去度她一番如何?”宝玉拊掌:“极是!”

二人遂同往下界。时值宝钗弥留之际,见二人携手而来,惊愕不已。黛玉执其手道:“姐姐别来无恙?”宝钗泣道:“妹妹竟不恨我?”黛玉笑道:“都悟了,还恨什么。”遂与宝玉共说佛法。宝钗顿悟,含笑道:“原来‘淡极始知花更艳’是这般意思。”安然逝去,魂归“冷香司”任职。

三人同返天界,警幻早已设宴等候。席间,元妃提议:“今十二钗已归其位,何不共演《红楼梦》一剧,警醒世人?”众仙称善。于是黛玉司笔,宝玉谱曲,湘云布置幻境,凤姐打理杂务,宝钗审定戏文…排出一部天上人间绝无仅有的好戏。

这日首演,请来玉帝王母并诸天仙佛。演至“黛玉焚稿”一出,观者无不落泪。王母叹道:“早知如此,不该让绛珠下凡。”警幻笑道:“不下凡尘,怎知真情可贵?”如来颔首:“情之一字,所以维持世界;才之一字,所以粉饰乾坤。”

剧终人散,黛玉独坐绛珠宫,翻看人间香火。见那大观园已成废墟,潇湘馆唯余数竿翠竹。正伤感间,宝玉走来道:“妹妹看这个——”递过一株双生仙草,“这是用我们的眼泪浇灌出来的。”黛玉接过,见草叶上露珠晶莹,恍若旧日泪痕。

忽闻钟声悠扬,警幻召集群仙:“今有下界文人曹雪芹,将尔等故事撰成《红楼梦》,尔等可去助他完稿。”黛玉、宝玉相视一笑,各化清风而去。唯有三生石畔,绛珠仙草迎风摇曳,露珠滚落处,生出朵朵芙蓉,永开不谢。

正是:

离恨天高证旧盟,绛珠归位悟前因。

情天情海幻情身,还泪缘尽始成真。

大虚幻境演痴梦,风月宝鉴照红尘。

千古红楼终一梦,唯余芙蓉向秋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