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焦作城区:“煤城”印记与“缝山”精神
回到焦作市区,楚凡特意去寻找城市的工业记忆。他参观了由北山废弃采石场改造的“缝山公园”,那座巨大的青铜雕塑“缝山针”,象征着焦作人修复生态、为太行山“缝合伤口”的决心。
一位在公园散步的退休矿工告诉他:“看见那‘针’没?那就是我们焦作人的态度!过去我们向大山索取,现在我们回报以绿色。”
5. 怀庆府的舌尖记忆:闹汤驴肉与浑浆凉粉
傍晚,楚凡品尝了焦作(古怀庆府)的特色美食。闹汤驴肉,肉质细腻,在高汤中久煮更加鲜美;浑浆凉粉,用绿豆制作,口感爽滑,配上独特的浑浆(发酵的绿豆浆),味道酸香独特。
餐馆老板说:“我们这儿的驴肉,以前是给井下矿工补充体力的,实在!这凉粉,解暑又开胃。吃了你就知道,咱焦作人,过日子跟打太极一样,有刚有柔。”
在焦作,楚凡看到了一座资源型城市华丽转身的典范:
· 他在云台山领略了太行山水的雄奇秀美。
· 他在陈家沟感受到了太极拳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民间根基。
· 他在缝山公园看到了修复生态、告别过去的决心与行动。
· 他在驴肉与凉粉中品尝到了刚柔并济的地方性格。
这座城市,就像它所孕育的太极拳,以柔克刚,转型发展;看似缓慢,却蕴含着强大的内生力量。
楚凡的笔记本上,画下了一个太极图的轮廓,一边是黑色的煤块,一边是绿色的山水。他带着对这座成功转型之城的敬佩与启示,即将继续他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