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背上,缓缓卸下了那个陪伴他走遍万水千山的行囊。它陈旧、磨损,却无比沉重。他打开它,里面没有珍贵的财物,只有那本写满了的、厚厚的笔记本,以及那片用旧报纸仔细包裹的、来自朝阳的 狼鳍鱼化石——“龙骨”。
他解开报纸,将那枚承载了亿万年时光的印记托在掌心。晨光中,化石的纹路清晰可见。他低头凝视,然后抬头,目光再次扫过沉睡的紫禁城、苏醒的城市、以及远方隐约的长城轮廓。
他将这片“龙骨”,这生命演化的微缩史诗,这陪伴他一路的沉默旅伴,轻轻地、郑重地放在了万春亭的汉白玉栏杆之上,面向着紫禁城,面向着南方。
没有仪式,没有言语。这是一个无声的致敬与归还。他将这最古老的印记,留在了中华文明最厚重的坐标原点。让生命的悠远与文明的辉煌,在此地完成最终的对话与融合。
他的行囊空了,但他的心,却被填充得无比饱满、坚实而宁静。
太阳终于跃出地平线,万道金光瞬间洒满紫禁城的金瓦,整座城市在晨曦中苏醒,充满了磅礴的生机。
楚凡背起空了的行囊,最后看了一眼这壮丽的景象,然后转身,稳步下山。
他走向北京站,不是开始新的旅程,而是 踏上归家的路。
在月台上,他回望这座伟大的城市。它的古老与现代,庄严与鲜活,都已深深烙印在他的灵魂里。
他最后一次翻开那本承载了一切的笔记本,在属于北京的最后一页,在之前所有的画作与文字之后,他用尽全身的力气和全部的感悟,庄重地写下:
“行走万里,终见华夏魂魄。
—— 楚凡 于北京 终笔”
合上笔记本,将其紧紧贴在心口片刻,然后放入行囊。
他踏上了归家的列车。
车轮启动,北京的城市景象开始流动、后退,逐渐加速,最终化为地平线上的一抹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