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的最后一天,也是他漫长徒步旅程的最后一天,楚凡再次登上了 景山 的 万春亭。这一次,不是在黄昏,而是在一个清冷的、晨曦微露的清晨。
他面向南方,肃然而立。脚下,是依然在沉睡中的 紫禁城,金色的琉璃瓦在熹微的晨光中泛着朦胧而庄严的光泽。那条壮丽的 中轴线 向南延伸,穿过天安门广场,直指永定门;向北,越过钟鼓楼,融入燕山山脉的怀抱。
他站在这里,如同站在了时间和空间的十字路口。脑海中,自漠河起步以来,上万公里的路途、数百个日夜的风霜、无数的面孔与故事,如同浩荡的江河,奔涌汇聚于此:
· 漠河 的星空与他对自由的初识。
· 黑土地 上炊烟里升腾的坚韧生命。
· 五大连池 熔岩蕴含的星球力量。
· 大庆 油田与 鞍山 钢花中迸发的工业脊梁。
· 鹤岗 与 阜新 转型中的阵痛与希望。
· 伊春 林海对生态的启蒙。
· 延边 与 通辽 多彩的民族风情。
· 四平 战火与 锦州 塔山的英雄悲歌。
· 唐山 废墟上重生的凤凰。
· 承德 融合的智慧与 天津 乐观的哏儿。
· 秦皇岛 山海之间的雄关漫道。
· 直至眼前这 北京,汇聚了千年文明、国家意志与市井烟华的恢弘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