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坐在山顶的岩石上,任由清冷的山风吹拂。脑海中回放着这几日的经历:山庄的澹泊宁静,外八庙的恢宏交融,磬锤峰的鬼斧神工,二仙居的市井烟火……所有这些,都指向了承德最核心的精神内核—— “合”。是山水与园林的合,是汉、藏、蒙等多元文化的合,是皇家气象与百姓日常的合。
他从行囊里,再次拿出了那片来自朝阳的 狼鳍鱼化石——“龙骨”。这枚承载着生命演化“合”之规律的印记,此刻面对承德这座将“合”之智慧发挥到极致的城市,仿佛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自然界的生命融合,与人类文明的文化融合,在此地隔空对话。
他没有留下任何东西,也没有进行特别的仪式。他只是将这片“龙骨”紧紧握在手中,感受着它与这片土地精神上的连接。他需要带着这份对“融合”与“和谐”的更深理解,继续他的华夏文明探索之旅。
中午,他喝了最后一碗 平泉羊汤,那浓郁的鲜香,成为了他对承德味道的最终记忆。
下午,他背起行囊,走向承德站。行囊里,那片“龙骨”似乎更加沉静,内敛。
在月台上,他回望这座被群山环抱的独特都城。僧冠峰的轮廓在阳光下格外清晰。
他翻开笔记本,在承德篇章的最后一页,他画下了从僧冠峰俯瞰的城市全景,并在画卷中央,写了一个大大的 “合” 字。
他写道:
“承德,我的告别在僧冠峰的远眺中完成。
于此山水环抱之地,我看到了‘合’的极致——自然与人文的合,多民族文化的合,皇家与民间的合。
你并非靠武力炫耀强大,而是以胸怀与智慧成就巩固。这片‘龙骨’所见证的生命融合之道,在你的土地上,升华为文明的融合之光。
我带走了对‘和合’精神的深深敬意,这或许是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而不坠的奥秘之一。
再见,融合之都承德。愿你的山水永在,愿你的和谐长存。
汽笛声响,列车南下。直隶总督署的威仪与古莲花池的秀雅,已在保定等待。”
合上笔记本,楚凡踏上了南下的列车。车轮滚动,承德的山峦、寺庙与城市在窗外缓缓后退,最终消失在燕山山脉的褶皱之中。他的华北之旅,因为承德这一站,而对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与凝聚力有了更为深邃的体悟。前方,是京畿重地保定,更多的历史故事等待着他去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