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对文化交融的鲜活体验,将与我行囊中的其他记忆一起,沉淀为我理解这片北方大地的宝贵拼图。”
在通辽的最后时刻,距离返回辽宁的列车出发仅剩一点时间,楚凡站在 通辽站 前的广场上,感受着科尔沁草原边缘吹来的、干燥而清冷的晚风。这次计划外的草原邂逅,虽然短暂,却像一阵强劲而新鲜的风,注入了他的旅程。
他没有时间去购买精美的纪念品,也没有再去品尝更多的美食。在车站附近的一家小店里,他买了一条最普通的、用丝绸制成的 蓝色哈达。在蒙古族文化中,蓝色象征天空,哈达代表着最纯洁的祝福和敬意。
他将这条哈达小心地折叠好,放入了行囊内侧,紧贴着那本厚厚的笔记本。这并非为了收藏,而是一个 象征性的举动——他想要带走一片草原的蓝天,一份来自蒙古族文化的纯净祝福,作为此次穿插之旅的印记。
他再次回想这一天的经历:孝庄园的历史烟云,冬季牧场的苍茫辽阔,市场里的蒙汉交融,西拉木伦河的温柔暮色……所有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他对“北方”的认知。关东,不仅仅是黑土地上的农耕与工业,也是这毗邻的、无边草原上的游牧与长歌。
他意识到,他的徒步之旅,虽然在行政规划上集中于黑吉辽三省,但其文化辐射和地理关联,早已超越了界限,与这片广袤的草原紧密相连。
带着这条哈达所承载的祝福与对草原文化的新的敬意,他踏上了返回辽宁的列车。当列车启动,通辽的灯火在科尔沁草原的夜色中渐渐远去时,他感到自己的行囊虽然物理重量增加不多,但 精神的容积又被拓宽了一分。
他没有在笔记本上写下更多的文字,只是静静地靠着车窗,回味着这一天浓缩的感受。他将那条蓝色的哈达取出,轻轻握在手中,感受着丝绸的顺滑与冰凉。
他在心中默念:
“通辽,匆匆一瞥,如饮甘泉。
我带走了你的一条哈达,如同带走了一片移动的草原天空。
你的历史厚重,你的草原辽阔,你的文化交融,都已印入我心。
感谢你的款待与启示,让我在关东之旅的尾声,得以望见更广阔的天地。
此刻,我将重返辽宁,带着你的祝福,走向我此行的最终章。”
他将哈达仔细收好。列车在轨道上疾驰,载着他和他更加丰盈的内心,穿过夜色,驶向此次漫长徒步的终点——沈阳。这次通辽穿插,如同一个精心安排的序曲,让终点站的到来,更具分量和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