褒斜道蜿蜒于秦岭之间,如一条巨蟒盘踞在山峦叠嶂中。这条连接汉中与关中的要道,平日里只有商队和猎户往来,今日却被铁甲与马蹄声填满。
张合一马当先,玄甲在阳光下泛着冷光。他身后是一万精锐步骑,队伍如黑色长龙,在狭窄的山道中蜿蜒前行。马蹄踏在青石板上发出整齐的声响,惊起林中飞鸟。
“将军,前方三十里便是阳平关。”副将张韬驱马近前,压低声音道。
张合微微颔首,目光如炬扫过两侧山势。作为曹操麾下五子良将之一,他深知用兵之道贵在神速。曹操亲率十万大军尚在后头,他这一万先锋的任务就是如尖刀般插入汉中咽喉,在刘备还未反应过来前夺下阳平关。
“传令下去,加快行军,务必日落前兵临关下。”张合声音沉稳,透着久经沙场的自信。
军队行进速度明显加快。张合眯起眼睛,脑中盘算着攻城策略。他今年已五十有余,自黄巾之乱起便征战四方,从袁绍麾下转投曹操,经历大小战役无数。阳平关他早有耳闻,据传易守难攻,但他张合什么关隘没见过?
山风渐起,吹动张合头盔上的红缨。他忽然抬手止住大军前进,侧耳倾听。
“有埋伏?”张韬紧张地按住剑柄。
张合侧耳倾听片刻,随即摇头,嘴角浮现一丝了然的冷笑:“是水声。看来我们离阳平关不远了。”征战多年的经验让他对这类声响再熟悉不过——关隘附近常有山水汇聚成瀑,既是天然屏障,也是绝佳的方位标志。早在清晨时分,他就特意寻来当地向导仔细询问,对阳平关周遭地形已是了然于胸。
果然,大军转过两道山弯,便见一道白练自山间奔涌而出,正是沔水奔腾不息。水声轰鸣如雷,在山谷间回荡。举目远眺,一座巍峨雄关赫然矗立于两山之间,城垛如锯齿般切割着湛蓝的天际。
阳平关到了。
阳平关城楼上,霍峻按剑而立,眉头紧锁。他年约四十,面容刚毅,眼角已有几道深深的皱纹,那是常年镇守边关留下的印记。
“曹军来得比预计还快。”孟达站在他身侧,声音里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他原本是刘璋旧部,投靠刘备不久,心中常自忐忑。
霍峻没有接话,目光死死盯住远处山道上逐渐清晰的黑线。曹军队伍纪律严明,即使在狭窄山道上仍保持阵型,显然是百战精锐。
“关内现有多少守军?”霍峻突然发问。
“算上昨日刚到的援军,共八千。”孟达答道,“粮草可支三月,滚木礌石充足,箭矢约二十万支。”
霍峻微微点头,这时一阵脚步声从后面传来。二人回头,见一年轻将领快步登上城楼。来人玄甲白袍,眼神炽热如炬,正是昨日才率五千援军赶到的黄叙。
“霍将军,曹军已到关下,末将请命出关迎战!”黄叙声音洪亮,带着年轻人特有的锐气。
霍峻打量着他,想起黄忠,这黄叙不愧是黄汉升之子,眉目间有其父风采,只是少了几分沉稳,多了几分急躁。
“黄将军勇武可嘉,但张合乃曹操麾下名将,不可小觑。”霍峻语气平和,“我等只需坚守关隘,待主公大军到来……”
话未说完,关下已传来雷鸣般的战鼓声。曹军在山前列阵,中军大旗下,一员大将策马而出,直抵关前一箭之地。
“关上守将听着!我乃魏公麾下先锋张合!尔等若识时务,早开关门投降,可免一死!若负隅顽抗,破关之日,鸡犬不留!”
张合声如洪钟,在山谷间回荡,关墙上一些新兵面露惧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