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为妹择婿(2 / 2)

刘封坦然道:孩儿当时只是觉得陆绩乃正直之士,不该如此下场。况且……他略一停顿,陆家与孙权有隙,对我们未必不是好事。

糜夫人听到此处,脸色已是一变,此刻更是忧心如焚:“封儿!江东!孙仲谋与我荆州有借地之怨,虽赖鲁子敬维系盟好,然其心难测!关将军坐镇荆州,与东吴摩擦不断。莹儿若远嫁江东,无异于投身虎狼之穴!那陆家自身难保,岂能护她周全?为娘……为娘怎能放心!”她的话语急促,带着母亲本能的恐惧。

“母亲!”刘封转向糜夫人,“正因江东是险地,陆家更是身处险地之绝境!陆氏与孙氏,血仇深似海,绝无转圜余地!此其一也!其二,陆逊其人,绝非甘于平庸之辈,他缺的,唯有一个能让他一展鸿鹄之志、向孙氏讨还血债的明主与平台!放眼当今天下,能予他此等机遇,能容他施展此等抱负者,除了父亲……还有何人?!”

堂内一时安静下来,只有窗外蝉鸣声声。刘备沉思良久,突然问道:陆逊年岁几何?可曾婚配?

今年三十有岁,因其父早逝,随祖父陆康长大,后又逢家族变故,至今未婚。刘封回答得十分肯定。

糜夫人轻叹一声:如此说来,倒是个可怜人。只是……她看向刘备,两家相隔遥远,又分属敌对,这婚事如何能成?

刘备没有立即回答,而是看向刘封:你提议此事,可有全盘考虑?

刘封知道这是父亲在考验他,便挺直腰背,侃侃而谈:父亲明鉴。其一,陆逊确有经天纬地之才,若能为我所用,必成大器;其二,陆家与孙权嫌隙已深,联姻我刘家,对陆家而言未尝不是一条出路;其三,我们不用妹妹嫁过去,昔日我不也是去江东娶亲的么?

你真是要把你妹妹当作棋子啊!糜夫人声音突然提高,眼中闪过一丝不悦。

刘封连忙解释:母亲误会了。孩儿绝非不念兄妹之情。正因疼爱妹妹,才希望她嫁一个真正有才华的夫君。陆逊人品贵重,妹妹若嫁他,绝不会受委屈。至于政治考量,只是锦上添花罢了。

刘备抬手制止了糜夫人即将出口的话语,目光炯炯地看着刘封:你确信陆逊愿意背弃孙权,投效于我?

孩儿不敢断言。刘封诚实地说,但陆逊在江东郁郁不得志,陆家又备受打压。若父亲能以诚相待,许以高位,未必不能打动他。就算不成,也可以离间孙权与陆家的关系!况且……他微微一笑,妹妹才貌双全,性情温婉,哪个男子能不动心?

糜夫人神色稍霁,但仍不放心:莹儿从小娇惯,远嫁江东,若受了委屈……

母亲放心。刘封安慰道,陆逊为人谦和,绝非暴戾之徒。且陆家乃诗礼传家,最重家风。妹妹嫁过去,只会被礼遇有加。

刘备站起身,在堂内踱了几步,突然停下:此事重大,需从长计议。封儿,你且详细说说陆逊其人,以及陆家现状。

刘封精神一振,知道父亲已对此事产生了浓厚兴趣。他整理思绪,开始详细讲述:陆逊,字伯言,吴郡吴县人。其父陆骏早逝,由祖父陆康抚养成人。陆康曾任庐江太守,建安五年孙策攻庐江时,陆康守城数月,最终城破身亡……

随着刘封的讲述,一个才华横溢却郁郁不得志的年轻将领形象逐渐清晰。他讲述了陆逊如何博览群书,精通兵法;如何在家族衰落后低调处世;如何在孙权的猜忌下小心翼翼保全家族。

……最难得的是,陆逊虽身处逆境,却从未怨天尤人。刘封总结道,他曾在与孩儿交谈时说:大丈夫处世,当如松柏,经霜不凋。这种气度,孩儿甚为钦佩。

刘备听完,沉默良久,突然问道:若派你秘密前往江东,联络陆逊,你可愿意?

刘封毫不犹豫:孩儿愿往。

糜夫人担忧地看着父子二人:此事若被孙权知晓……

母亲不必担忧。刘封安慰道,孩儿与陆绩有旧,秘密前往庐陵。

刘备拍板道:好!你先准备一份详细的方案,包括如何联络、如何说服、如何安排莹儿过去等细节。

刘封恭敬应诺,心中却已开始盘算如何完成这项艰巨而重要的任务。他知道,这不仅关系到妹妹的终身幸福,更可能影响到父亲在荆州的布局。

离开后堂时,夕阳的余晖洒在庭院里,为青石板镀上一层金色。刘封抬头望向妹妹刘莹居住的院落方向,心中默默道:莹儿,兄长定为你寻一个配得上你的夫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