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葭萌风雪(2 / 2)

荆州有儿臣与关、张二位叔父及孔明军师坐镇,东吴纵有异心,亦不敢轻举妄动。曹操此番攻寿春,实为报赤壁、淮南之仇,孙权自顾不暇,焉能分兵犯我?父亲可借此良机向刘璋借兵要粮。然刘璋性情优柔,左右又有黄权等谋士阻挠,恐难同意。即便答应,恐怕也难如数拨付。父亲不妨借此激励将士,言刘璋轻视我等,以激三军义愤。此外,可遣一能言善辩之士前往成都,或可多得些粮饷。待刘璋显露吝啬之态,我军便可广散消息,以激民愤,使益州军民皆知刘璋吝啬寡恩,而我军仁义无双,届时取益州,必得人心。”

最后几行字墨迹尤新,显然是刘封深思后所加:

儿臣斗胆再谏:若取西川,当以仁德为先。治国之道,首在得人。蜀地英才辈出,皆可为国家栋梁。昔武王伐纣,犹存殷士;高祖入关,尽用秦才。今父亲欲成霸业,更当广纳贤才,少戮多抚。蜀中文武若能归心,必为父亲股肱之臣,助父亲早定天下。得人者得天下,此乃王业之基也。儿臣深知父亲仁厚,然恐将士用命之时,难免意气用事,故冒死进言。愿父亲明鉴,以收人心为本,则大业可期。儿封诚惶诚恐,再拜谨奏。

刘备阅罢,抚掌大笑:子瞻近来见识愈发深远,竟与士元不谋而合!

庞统接过信件细看,羽扇轻摇间连连颔首:少将军此策层层递进,既占大义之名,又得实务之利。尤其激民愤而取人心之论,实乃上策。他眼中精光闪动,转而向刘备拱手:主公,不妨就依少将军之计,遣孙乾为使。公佑辩才无双,必能周旋。

刘备拍案定策,当即命孙乾为使,携书信前往成都,同时暗中调兵遣将,准备应对刘璋可能的推诿。

孙乾抵达涪关,守将杨怀、高沛闻讯,心中警觉。

“刘备入川以来,收买人心,其志不小。今又求兵要粮,恐非善类。”高沛低声道。

杨怀深以为然,遂令高沛守关,自己亲随使者入成都,面见刘璋。

刘璋览信毕,召群臣商议:“玄德言曹操攻吴,孙权求救,欲借兵回援荆州。诸位以为如何?”

杨怀当即进言:“主公,刘备自入蜀以来,广布恩德,收揽民心,其心难测。今索要兵马粮草,恐非真心助战,实乃借机扩充实力。若应允,无异于抱薪救火,终必自焚!”

刘璋闻言,眉头紧锁,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案几边缘。殿内炭火噼啪作响,映照着他阴晴不定的面容。

张松见状,上前一步,拱手道:主公明鉴。刘皇叔驻守葭萌关以来,秋毫无犯,百姓安居。今荆州告急,若不相助,岂不让天下人耻笑我益州忘恩负义?

李邈冷笑一声,声如洪钟:张别驾此言差矣!他大步走到殿中,环视众人:刘备枭雄也!名为助守,实则收买民心。久留蜀中而不遣,已是纵虎入室。今更助以军马钱粮,岂非与虎添翼?

张松眼中闪过一丝焦急,正要反驳,却见刘璋抬手制止:诸位爱卿皆是为益州着想……他长叹一声,只是玄德乃吾同宗兄弟,今荆州危急,若不助之,恐失大义。

黄权亦上前苦谏:“李公所言极是!刘备狼子野心,不可不防!前番入川名为助战,实则图谋益州久矣!索要兵马粮草,分明是试探主公虚实,其若得兵粮,必不肯回荆州,届时尾大不掉,悔之晚矣!”

刘璋踌躇良久,终不敢尽信刘备,遂折中而行,拨老弱军四千、米三万斛,令使者带回葭萌关,并令杨怀、高沛严守关隘,以防不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