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巴蜀难攻(2 / 2)

议事结束,众人散去。诸葛亮故意放慢脚步,与庞统并肩而行。

士元今日之言,正中要害。诸葛亮低声道,羽扇轻摇,然主公重名声,恐仍需时日。

庞统苦笑:时不我待啊,孔明。曹操在北方虎视眈眈,若等他平定西凉马腾、韩遂之乱,必挥师南下。届时我军夹在曹、孙之间,进退维谷。

诸葛亮点头:我明白。明日我当再劝主公。益州之事,宜早不宜迟。

两人行至厅门,夜风微凉,星斗满天。庞统仰头望天,忽然道:孔明可曾观天象?近日紫微暗淡,将星西移,此乃天意示警。

诸葛亮顺着他的目光望去,轻叹一声:天意难测,人事可为。无论如何,益州必须拿下,否则隆中对便成空谈。

庞统拱手告辞,转身大步走出议事厅。夜风拂面,稍稍冷却了他因激烈辩论而燥热的面颊。廊下灯笼摇曳,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

军师且慢。

正是刘封追来。庞统脚步微顿,玄色衣袂在石阶上扫过未化的夜霜。待到近前,刘封不急不缓地说道:军师今天怎么这么急?

庞统眉头一挑,腰间佩剑的流苏随着转身的动作划出半弧:益州之事关乎主公大业,岂能不急?

急事当缓图。刘封目光炯炯,年轻的面庞在灯笼映照下有刘备的八分神韵,军师今日在堂上力主入蜀,言辞激烈,连二叔的面子都不给。这不像平日的凤雏先生。

夜风突然转急,吹得庞统宽大的衣袖猎猎作响。他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剑柄上缠裹的皮革,忽然笑道:都督倒是观察入微,只是兵贵神速,益州天险,若不趁刘璋暗弱时取之,待曹贼平定了雍凉,恐再难图。

刘封摇头,系甲的丝绦在风中扬起又落下。他上前半步,声音压得更低:太急了,时机也不对。巴蜀、汉中局势平稳,我军贸然进攻,恐难成事。

庞统突然以指节叩击剑鞘,发出清脆的声,都督攻交州时,可没有这么畏首畏尾?话尾扬起如剑锋出鞘。

刘封瞳孔微缩,局势不同。交州无巴蜀天险,无严颜、张任这等善战之将,无黄权、法正这般谋国之士……

庞统突然抬断他:我还以为都督今天会支持我呢?话中带着明显的失望和质问,眼角余光却瞥向议事厅方向——那里还亮着烛火,刘备与诸葛亮的身影映在窗纸上。

刘封猛地摆手,铁甲鳞片相撞发出细碎声响:军师误会了。他忽然凑近,带着铁锈与皮革的气息,我只是觉得,应等巴蜀自乱,待时机更成熟些……话音渐低,否则久攻不下,荆州自乱。

最后四字如重锤击中庞统胸膛。他眼前突然浮现几年前年荆南四郡叛乱时,城头变换大王的旌旗。袖中的手微微攥紧,又强迫自己松开。

巴蜀自乱?庞统重复着,忽然发现刘封唇角噙着莫测的笑意。

年轻的都督笑而不语,抱拳一礼便转身离去。铁甲反射的月光在他身后拖出一道银痕,如同划在棋盘上的分界线。

庞统看着刘封的背影融入夜色,突然察觉背后渗出冷汗。这位少将军的谨慎态度,是否代表着蜀汉内部更多人的想法?他仰头望向星空,紫微星依旧暗淡无光,倒是西方天际有流星倏忽划过。

天意……庞统喃喃自语,道袍大袖被风吹得鼓胀如帆,还是人心?

他忽然想起司马徽老师的预言: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现在刘备两人皆得,为何反而步履维艰?这个念头刚起就被他狠狠掐灭。无论如何,益州必须拿下,这是隆中对的关键一步,也是他向刘备、刘封——更是向诸葛亮证明自己价值的绝佳机会。

夜风吹散了他的发冠,几缕乱发拂过眼前。庞统忽然冷笑出声:凤雏之名,岂能永远屈居卧龙之下?

廊下灯笼地爆了个灯花,将他的影子投在墙上,竟如展翅欲飞的凤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