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交州贤才(2 / 2)

庐前,一老仆拦路:先生云游方归,不见外客。

刘封不恼,反而拱手一礼:烦请通禀,荆州刘封,特来拜见刘先生。

老仆见他态度恭敬,犹豫片刻,终是入内禀报。

不多时,草庐内传来一声长叹:少将军何必如此执着?

刘熙端坐庐内,正在整理《交州异物志》的手稿,须发皆白,神色淡然。刘封入内,深深一揖:先生大才,天下皆知。今汉室衰微,奸雄并起,家父刘备乃汉室宗亲,欲匡扶社稷,正需先生这般贤士相助。

刘熙摇头:许公已应都督之邀,老夫年迈,一介腐儒,不堪驱驰。

刘封不疾不徐:先生避乱交州,可见心系天下。今荆州、交州初定,百姓方得喘息,然曹操在北,孙权在东,天下未安。先生忍见苍生再陷战火?

刘将军不必多言。刘熙冷然道,某不过一介书生,不问世事。

刘封不慌不忙,从袖中取出一卷竹简:先生请看。

刘熙展开,竟是《交州民生疏》,详列减免赋税、兴修水利、安抚夷族等新政。

此乃先生昔日所着《治交十策》。刘封笑道,先生避世,却仍心系百姓。今我欲推行此政,然才疏学浅,需先生指点。

刘熙神色微动:你……竟读过我的文章?

刘封正色道:不仅读过,更欲施行。我愿拜为交趾郡丞,先掌一郡民政。

刘熙忽然轻笑:都督既要老朽当交趾郡丞,可知现任太守士燮……

“士公年迈,但治理交趾多年,我仍以其为太守,以黄叙管兵事。”刘封茶盏轻叩案几,若先生肯出山,专司文教农商。盏底在案上留下个圆润的水痕,恰似珍珠轮廓。

刘熙望向他,忽然轻笑出声:“都督这般老练手段,何须老朽添乱?”

刘封注视案上檀香那缕青烟盘旋上升,突然说道:“先生着书立说,可知千年之后,世人如何评说交州?”

刘熙一怔:“千年之后?”

“正是。”刘封以指蘸茶,在案几上画了一条蜿蜒的线,“譬如这南海商路,汉越交融之地,若无人记载,后世如何知晓今日风貌?”

刘熙盯着那渐渐蒸发的水痕,若有所思。

刘封继续道:“先生避世着书,固然清高,但若学问只藏于山林,与无何异?不如利民济世,可集交州之力,使《异物志》成天下经典,让后人知交州非蛮荒之地,而是文明交汇之所。而且学以致用,经典在好,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番话,竟让刘熙心中一震。他一生钻研地理、民俗,却从未想过自己的学问能影响后世、如何学以致用。

沉默良久,终是长叹:少将军以民生相邀,某……无法再拒。

他当夜修书三封,其弟子薛综、程秉、许慈等人纷纷来投。

薛综:善谋略,任参军;

程秉:精于政事,被任为龙编令;

许慈:通晓经典,协助刘熙整理典籍、教化百姓、俚越。

此外,避居交州的名士、州中文武亦纷纷来投:

桓晔:沛郡龙亢人,性格刚直,通晓律法,掌刑狱;

袁忠:汝南袁氏之后,政治刚直,通晓律法,掌刑狱;

张旻:文采斐然、才思敏捷,帐下主簿;

邓子孝:荆州士人,精于算术,管钱粮度支;

董奉:精于医术擅长医术,救治百姓;

桓邻、桓治、.甘醴、刘彦等人勇武,于军中任职。

唯独袁徽仍隐居不出。刘封不勉强,反命人每月送去米粮布匹,并附手书问候。

龙编城头,刘封与刘熙并肩而立,远眺南海。少将军的新政,某已着手推行。刘熙道,只是交州蛮汉杂处,需循序渐进。

刘封点头:有先生相助,我无忧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