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交州贤才(1 / 2)

却说,刘封坐镇龙编城,府衙之内。

士公请起。刘封翻过交州的户籍、账册,家父常言,士公乃当世贤士,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士燮白发苍苍,双手微颤:败军之将,不敢当少将军如此厚待。

刘封笑道:士公治理交州多年,民皆称颂。今既归顺,仍可领交趾太守,保境安民。

士燮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复杂之色,长叹一声:老朽愿为刘皇叔效犬马之劳。

刘封目光转向刚从曲阳押解而来的士壹,这位昔日雄踞合浦的太守此刻须发散乱,却仍保持着世家风范,看了看兄弟长,深深一揖:败军之将,听凭都督发落。

刘封亲自上前扶起士壹:士太守何必如此?他解下自己的锦袍披在对方肩上,交州百姓,还需老成持重之人安抚。

士壹身躯微震,突然跪地叩首:老朽愿献《潮汐盐道图》,助王师平定南海诸郡!他从怀中取出一卷鲛绡,上面密布着交州各郡盐田、珠场的分布,连俚人秘密航道都标注得清清楚楚。

刘封击掌大笑,即日起,士公仍领合浦太守,总揽海盐之利。

刘封随即命士燮修书数封,招降其兄弟子侄:

雍鸡关士祗、士真,南海郡士武,九真郡、日南郡士?,士燮亲笔信送至,言明大势已去,劝其归降。

雍鸡关士祗、士真见士燮信件,而关外黄忠大军压境,抵挡艰难,顺势开关投降。

番禺城中士武本欲顽抗,然向宠大军围城,又见士燮亲笔信,无奈之下,士武献城归顺。

九真郡、日南郡士?阅毕兄长书信,见大势已去,安排好诸事后,遂往龙编请降。

刘封将交州之事一一记录,遣快马报往襄阳。

自中原战乱以来,许靖、刘熙等士人避祸交州,士燮虽多次礼聘,二人却始终婉拒,甘愿着书授徒,不问世事。而今,交州初定,刘封亲自登门,欲请二人出山,助刘备稳固南方。

几日后,龙编城郊。

刘封踏着晨露来到竹林精舍,秋风掠过竹林,卷起几片枯叶,飘落在刘封的肩上。他抬头望向不远处的草庐——茅檐低垂,柴扉半掩,一缕青烟从屋顶袅袅升起。这里,便是名士许靖隐居之所。

刘封轻叩柴扉,片刻后,一名童子开门,见是甲胄鲜明的将军,慌忙行礼。

“烦请通报,荆南都督刘封,特来拜见许先生。”

草庐内,许靖与友人正在对弈。听闻刘封来访,许靖手中白子悬在半空,眉头微皱:“刘都督亲至,玄德之了?请他进来!”

稍后,刘封踏入堂中,拱手一礼:“先生,久仰大名。”

许靖起身还礼,神色淡然:“避世之人,不敢当都督如此礼遇。”

刘封不以为意,径直坐下,目光落在棋盘上:“黑白纠缠,势均力敌,倒是像极了当今天下。”

许靖抬眼看他:“都督此来,是为招揽?”

“不。”刘封摇头,“是为请先生救天下。”

他从怀中取出一卷竹简,双手奉上:“此乃家父手书,请先生过目。”

许靖展开,只见上面写道:

“文休先生大鉴:

天下崩乱,汉室倾颓,备虽不才,愿扶社稷。然荆楚初定,文教未兴,盼先生北归,执掌书院,为天下育才。

——左将军刘备”

原来当日刘备写信给了吴巨,又想起故交许靖也在交州避难,遂又写了一封信,让刘封务必带到。

许靖指尖微颤。他避世多年,本以为此生再无机会重返中原,更未想过刘备竟会以“书院祭酒”相邀。

刘封见他沉默,又道:“先生着《春秋正义》,天下学子仰慕。若愿出山,不仅可续文脉,更能教化一方,使乱世得正声。”

许靖闭目良久,终于长叹:“罢了……老朽愿往。”

一日后,许靖登船北归,临行前将毕生所注《左传》赠予刘封:“老朽先去襄阳寻玄德,愿为汉室,再执一次教鞭。”

送走许靖后,刘封得到消息刘熙本在交州各地云游授徒,这几日刚回来,遂登门拜访。一座简朴的草庐隐于山涧之侧,刘封身着素袍,仅带两名亲随,徒步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