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岁首归家(2 / 2)

不过——刘备忽然一笑,你在长沙的势力,都快超过为父了。

刘封一惊,连忙起身:父亲!孩儿绝无此意!

刘备哈哈大笑,拍了拍他的肩膀:玩笑罢了。你能独当一面,为父只有欣慰。他站起身,望向北方,待时机成熟,这大汉天下,还需你我父子共扶。

刘备沉默良久,烛火在他深邃的眼眸中跳动。他缓缓开口:景升兄病重时,曾与为父密谈。他的声音低沉而缓慢,仿佛在回忆一个遥远的梦境。

他躺在病榻上,咳嗽着对我说:玄德贤弟……吾子琦体弱多病……母族势弱……琮又年幼懦弱……难当大任……刘备一字一句地复述着,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酒杯边缘。

刘封注意到父亲的眼神变得复杂起来,那里面既有对故人的怀念,又带着几分难以言说的深沉。

说到此处时,刘备突然压低声音,窗外恰好传来蔡夫人训斥下人的声音。他意味深长地看了刘封一眼,景升兄停顿了很久,才继续道:荆州若托于汝……望善待吾族……

刘封敏锐地察觉到父亲话中的深意:这是……试探?

刘备轻轻点头,嘴角浮现一抹苦笑:试探,也是无奈之举。当时蒯越就站在屏风之后。他仰头饮尽杯中酒,景升兄这番话,三分是真,七分是说给某些人听的。

书房内一时陷入沉默,只有炭火偶尔发出轻微的爆裂声。刘封突然明白,这不仅仅是在回忆往事,更是在教他读懂权力场上的弦外之音。

为父当时回答,刘备突然挺直腰背,声音变得坚定有力,若有不讳,备当竭力辅佐贤侄他意味深长地补充道:景升兄听完,咳嗽得更厉害了。

窗外北风呼啸而过,父子二人相对无言。这一刻,刘封彻底明白了父亲想要传达的深意——在这乱世之中,每一句话都可能暗藏玄机,每一个承诺都需要权衡再三。

腊月三十,岁首前夕。

新野城张灯结彩,百姓们贴上新的桃符,祈求来年平安。刘备带着家眷和部将,在城郊举行祭天仪式。

刘封站在父亲身后,看着他将三炷香插入青铜鼎中。香烟袅袅上升,融入冬日澄澈的天空。

愿来年风调雨顺,百姓安乐。刘备朗声道,愿汉室再兴,天下太平!

汉室再兴!天下太平!众人齐声高呼。

刘封望着父亲挺拔的背影,心中涌起一股热流。他暗暗发誓:定要在长沙打造一片根基,成为父亲最坚实的后盾。

祭礼结束后,众人返回城中。初春的阳光洒在新野的街道上,积雪消融的泥土气息混合着炊烟的味道扑面而来。诸葛亮摇着羽扇,与刘封并肩而行,两人的靴子踩在湿润的土路上,发出轻微的声响。

公子在长沙的举措,亮有所耳闻。诸葛亮突然开口,羽扇在胸前轻轻摆动,屯田、水利、改制,皆非常人能为之。

刘封侧目望去,只见诸葛亮的目光正落在路边新发的柳芽上。他顺着军师的视线看去,嫩绿的新芽在春风中微微颤动,充满生机。

先生过奖。刘封谦虚道,同时不动声色地观察着四周。几个孩童正在不远处追逐嬉戏,他们的欢笑声在街道上回荡。封才疏学浅,只是尽力而为。说起来,还要多谢军师让子正兄去帮我,否则那些水利图纸,我怕是琢磨到明年也画不出来。

诸葛亮闻言,嘴角微微上扬。他停下脚步,转向刘封,羽扇在胸前一顿:治世之才,不在权谋,而在惠民。公子已得其中三昧。阳光透过羽扇的缝隙,在他清癯的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刘封正要答话,忽见前方街角转出一队人马。为首者身披锦袍,腰佩玉饰,正是刘表派来的使者蔡和。蔡和看到他们,明显一怔,随即堆起笑容快步走来。

孔明先生,真是巧遇。蔡和拱手行礼,眼睛却不住地在二人之间打量,不知二位方才在聊什么有趣的事?

诸葛亮羽扇轻摇,淡然道:不过是些农事节气罢了。蒯大人这是要去何处?

刘封注意到蔡和身后随从手中捧着的礼盒,上面赫然印着蔡氏的徽记。他心中一动,想起父亲昨夜的话,顿时明白了什么。

蔡和笑道:景升公特命在下前来,一是为贺新春,二是为邀请玄德公及诸位赴襄阳共庆元宵,并邀请了荆州名士共聚襄阳,举行荆襄诗会。他侧身示意侍从上前,这是江陵新贡的蜜橘,景升公特意嘱咐,要请玄德公尝尝鲜。

元宵诗会?刘封故作惊讶,景升公雅兴不减啊。

蔡和捋须笑道:正是。今年恰逢荆州书院建成十载,景升公欲邀荆襄才子共赋新词,玄德公仁德之名远播,若能莅临,必增光彩。

诸葛亮轻摇羽扇,似笑非笑:景升公盛情,亮必转告主公。

蔡和目光在二人之间游移一瞬,又笑道:对了,景升公还特意提到少将军——听闻长沙新政颇有成效,若能借此诗会与各郡贤达交流,想必大有裨益。

刘封心中冷笑。这哪是什么邀请?分明是荆州世家想借机探查刘备一系的动向,顺便敲打他这个在长沙不安分的长子。

但他面上不显,只是谦逊道:景升公厚爱,封愧不敢当。长沙小郡,不过是尽本分而已。若父亲允准,自当随行。他故意顿了顿,倒是听说景升公近来身体欠安,不知可有好转?

蔡和眼中闪过一丝异色,随即笑道:托玄德公的福,已经好多了。他看了看天色,时候不早,在下还要去拜见玄德公,就先告辞了。

待蔡和一行人走远,诸葛亮轻声道:少将军看到了吗?

看到什么?刘封疑惑地问。

诸葛亮用羽扇指了指蔡和离去的方向:他腰间新换的玉佩,是北方的款式。见刘封若有所思,又补充道:而且他说话时,右手一直按在剑柄上。

刘封心头一震。他这才明白,方才看似平常的寒暄中,军师已经捕捉到了这么多细节。

先生的意思是……

诸葛亮轻摇羽扇,低声道:会无好会啊。他的声音很轻,却带着洞悉一切的锐利。

刘封注意到军师的羽扇在说到二字时微微一顿,这细微的动作让他心头一紧。

我猜,诸葛亮继续道,目光转向刘封,蔡瑁、蒯越等世家见公子在长沙推行新政,打压豪强,洞庭剿匪,必不甘心。他轻轻叹了口气,此番诗会,恐怕要以文压人啊。

刘封眉头微蹙。他明白军师的意思——那些自诩清高的荆州士族,最擅长的就是在诗会上用典故、辞赋来刁难人。若在众人面前被难住,不仅颜面尽失,更会影响父亲在荆州的声望。

他们想看我出丑?刘封冷笑一声,那恐怕要失望了。

诸葛亮眼中闪过一丝讶异,羽扇停在半空:少将军已有对策?

刘封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望向路旁一株含苞待放的梅花:军师可还记得《楚辞》中路漫漫其修远兮的下句?

吾将上下而求索。诸葛亮下意识接道,随即恍然,原来如此……

不错。刘封嘴角微扬,他们想考校诗文,我便陪他们吟诗作赋……他压低声音,我这些年在老师后面,可不止学了治国之道。

诸葛亮闻言,羽扇轻掩嘴角笑意:看来亮是多虑了。不过……他忽然正色,蔡瑁等人必会请出庞德公这等名士坐镇,公子还需谨慎。

刘封郑重点头。远处,几个孩童的嬉笑声随风传来,在这初春的午后显得格外清脆。但此刻在他耳中,这笑声却像是一种提醒——即将到来的元宵诗会,看似风雅,实则暗藏杀机。

多谢军师提点。刘封拱手,封定不负父亲期望。

诸葛亮微微颔首,羽扇轻摇间,一片柳絮随风飘起,向着襄阳的方向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