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归处是长安 > 第118章 无声的证言

第118章 无声的证言(2 / 2)

起初,前来街区的人群中,确实混杂着不少带着审视、甚至挑衅目光的记者和看客。他们举着相机和手机,试图捕捉任何可能成为新“黑料”的瞬间。

然而,当他们踏入那些敞开的工坊时,预想中的混乱、分歧或敷衍并没有出现。

在小军的木工坊,他正和一位年长的雕花匠人讨论一块木料上的疤结如何处理更能化腐朽为神奇,两人时而争论,时而大笑,最后小军恭敬地请老师傅执刀示范。那专注而融洽的氛围,与文章描述的“激烈对立”截然不同。

在周雯的剪纸工坊,她不仅演示着复杂的传统纹样,也向好奇的参观者解释她如何将现代几何线条融入新作《生生不息》的构思,甚至邀请一位小朋友一起尝试剪最简单的图案。那份耐心与真诚,无声地回应着关于“财务不透明导致匠人心存芥蒂”的猜测。

老陈的窑口更是围满了人。他毫不藏私地讲解着不同泥料、釉料的特点,展示着烧制失败和成功的作品,坦诚每一次创新伴随的风险与惊喜。那只釉色争议的茶杯就摆在显眼处,他坦然面对所有关于其“非传统”的质疑,讲述着窑变带来的意外之美。

秦望舒没有躲在议事堂,她穿梭于各个工坊,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感兴趣的参观者阐释着“归处”模式背后的文化逻辑和社会价值,将那些冰冷的数据和案例,转化为一个个鲜活的故事。

贾长安和苏青瓷则坐镇中枢,协调着全局。苏青瓷依旧煮着茶,为忙碌的匠人和工作人员,也为一些驻足停留的访客,递上一杯暖茶。那氤氲的茶香,仿佛一种无形的安定力量,弥漫在街区的空气里。

没有慷慨激昂的宣言,没有针锋相对的辩驳。只有叮咚的敲打声,剪刀划过纸张的细响,拉胚机的旋转声,以及匠人与访客之间平和自然的交流声。

但就是这看似平常的日常,这毫无防备的公开,却像一块巨大的海绵,悄然吸收着舆论的恶意与质疑。那些带着挑刺目的而来的人,很多在离开时,眼神中的审视已被惊叹和尊重取代。社交媒体上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由普通访客自发上传的图片和视频,配文不再是质疑,而是“亲眼所见,真的被打动了”、“手艺不会说谎,人心澄澈如镜”。

无声的证言,往往比万千辩解更具力量。

傍晚时分,金十三的讯息再次抵达秦望舒的手机,内容简短:“舆论出现自发反转迹象。云隐暂未进一步动作,或在调整策略。内部危机暂渡,然根基之损,需时弥合。小心后续。”

秦望舒将手机递给苏青瓷。苏青瓷看着屏幕上的字,轻轻放下茶壶。

第一波最凶猛的浊浪,似乎被这沉默而坚实的“器”挡下了。但所有人都知道,水下的暗流,并未停歇。根基之损,信任之裂,并非一日可愈。而云隐,绝不会就此罢休。

真正的较量,从明面转入了更深的层面。而“归处”需要在这喘息之机,尽快弥合内部的伤痕,并找到真正能抵御下一次风暴的、更为坚固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