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归处是长安 > 第81章 夜宴惊鸿

第81章 夜宴惊鸿(2 / 2)

更有箜篌乐师坐在水榭之中,指尖流淌出《霓裳羽衣曲》的片段,乐声清越,并不试图压过环境音,而是如同背景里流淌的溪水,浸润着整个空间。

这里没有固定的舞台,没有指定的表演者,文化与互动自然地发生在每一个角落。宾客们不再是被动的观看者,他们成了这“夜宴”的一部分,或驻足聆听,或参与唱和,或只是静静漫步,感受这份与主会场截然不同的、内敛而深沉的“盛唐气韵”。

裂痕与转机

消息很快传到了主会场李晟的耳中。起初他并未在意,只当是“归处”搞了些小情调。但随着越来越多的重要嘉宾,包括几位他特意请来的文化界名流和外地考察团负责人,都滞留在了那片“休息区”,并且赞不绝口时,他坐不住了。

他带着一丝愠怒,快步走向园林区。当他踏入那片被柔和光影和雅致氛围笼罩的区域时,也不由得愣了一下。眼前的景象,与他认知中的“热闹”、“大气”完全不同,却有一种直指人心的力量。他看到那位德高望重的文联老主席,正抚须与“李太白”探讨某个典故,脸上是许久未见的投入与愉悦;他看到外地考察团的负责人,正兴致勃勃地用手机拍摄着地面流转的诗句光影,连连感叹“这才是文化!这才是创新!”

李晟的脸色变了又变。他意识到,“归处”明面上服从,暗地里却搞了一套完全不同的东西。更让他心惊的是,这套“东西”显然更受这些真正懂行的文化人士的欢迎。他原本想靠宏大场面获得的政绩和口碑,似乎正在被这片“不起眼”的区域悄然夺走。

他想发火,想制止,但在众多嘉宾,尤其是几位重要人物面前,他不能。他只能强压下怒火,脸上挤出一个僵硬的笑容,也装作欣赏的样子融入了人群。

就在这时,一个意想不到的转折发生了。本次“长安之夜”最高级别的嘉宾之一,一位以热爱传统文化、作风务实而闻名的市里主要领导,在主会场短暂停留后,也被秘书引到了这片园林区。这位领导没有惊动任何人,只是静静地走,静静地看,静静地听。他在箜篌前驻足良久,在“杜甫”与年轻人对诗的角落微微颔首,最后,他在一处展示着“归处”非遗课程成果(包括唐乐知设计的文创)的小展台前停了下来,与苏青瓷和贾长安进行了简短的交流。

领导离开时,对陪同在侧、脸色忐忑的李晟只说了一句话,声音不大,却足够清晰:“李导,看来我们西安,不仅有面子,更有里子。这个‘里子’,很好,很难得。”

这句话,如同一声惊雷,在李晟心中炸响。他知道,风向变了。

惊鸿落幕

“长安之夜”落下帷幕。官方通稿和主流媒体报道的,自然是主会场那恢弘盛大的场面。但在无数嘉宾的朋友圈、微博、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上,疯狂传播、引发热议的,却是“归处”在曲江池畔营造的那片“风雅秘境”的图片和视频。#这才是长安夜宴#、#被唐诗光影美哭了#、#想去归处体验同款#等话题悄然爬上本地热搜。

贾长安和团队没有公开宣扬他们的“b方案”,但明眼人都知道,在这场权力的游戏中,他们用一种近乎固执的坚持和无比的智慧,赢得了另一种意义上的胜利。

活动结束后,李晟主动给贾长安打来了电话,语气前所未有的客气:“贾总啊,这次活动,你们辛苦了,表现非常出色!尤其是那个园林区域,很有想法,领导都表扬了!后续我们还有很多合作机会,一定要再深入聊聊!”

挂掉电话,贾长安与苏青瓷相视一笑,笑容里带着疲惫,更带着历经波折后的释然与坚定。

夜宴惊鸿,虽只一瞬,却已在许多人心中,烙下了难以磨灭的、关于真正风雅的印记。而“归处”这个名字,也借此机会,完成了一次至关重要的品牌升华与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