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青瓷的嘴角牵动了一下,那是一个带着淡淡涩意的弧度,她没有回答,只是重新端起了茶杯,目光投向院墙上的一抹青苔,显然不愿多谈。贾长安明白了,看来她也并非能完全超脱于世俗压力之外,只是表现形式不同。
下午,贾长安决定出去走走,换换心情。他想起赵安邦提过一家很有意思的独立书店咖啡馆,叫“小时光”,就在不远处的另一条巷子里。
循着地址找去,“小时光”的门面并不起眼,原木招牌上手写着店名,字体圆润可爱。推门进去,风铃发出一串清脆的叮当声。店内空间不大,但布置得极为温馨,满墙的书籍,错落的绿植,暖黄色的灯光,空气里弥漫着咖啡香和淡淡的甜点气味。舒缓的民谣在低声流淌。
最引人注目的是吧台后那个忙碌的身影。一个看起来二十出头的女孩,扎着蓬松的丸子头,系着印有卡通猫咪的围裙,正手脚麻利地做着咖啡。她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眼睛弯成月牙,正和一位熟客热情地打着招呼:“李姐,今天还是老规矩?拿铁多加一份浓缩?没问题!”
她的声音清脆悦耳,像阳光下跳跃的溪水,充满了活力。这就是唐乐知了。她的存在,仿佛让整个空间的亮度都提高了好几度。
看到贾长安这个生面孔,唐乐知立刻扬起笑脸:“欢迎光临小时光!一位吗?随便坐!”
贾长安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窗外是巷子里来往的行人。他点了一杯美式咖啡。等待的间隙,他观察着唐乐知。她像一只快乐的小蜜蜂,在吧台、书架、客座之间穿梭,时而推荐书籍,时而分享刚出炉的饼干,时而因为一个笑话自己先笑得前仰后合。她的快乐极具感染力,让坐在角落里心情阴郁的贾长安,也不自觉地放松了嘴角。
咖啡端上来,拉花是一个有点歪歪扭扭的爱心。唐乐知不好意思地吐了吐舌头:“新手练习,别嫌弃哈!今天的小饼干是抹茶味的,送你一块尝尝!”
看着她明媚无邪的笑容,贾长安忽然觉得,那些来自上海的烦扰、家庭的催婚,在这个充满阳光和咖啡香的小小空间里,暂时变得遥远而不真实了。他喝了一口咖啡,味道醇厚。又尝了那块小饼干,抹茶的微苦和黄油的香甜恰到好处。
他在备忘录里记下:
“乐知。‘小时光’如名,温暖治愈。笑容有光,能驱散阴霾。像……一颗甜度刚好的糖。”
他没有久坐,喝完咖啡便离开了。推门出去时,风铃再次响起,唐乐知清脆的“欢迎下次光临”从身后传来。走在夕阳下的巷子里,贾长安觉得脚步轻盈了一些。苏青瓷的静,秦望舒的冷,唐乐知的热,三种截然不同的温度,正在一点点调和着他原本灰暗的心境。
只是,当他拐进顺城巷,看到“归处”那扇熟悉的木门时,母亲微信里那些语音消息的内容,又不合时宜地浮现脑海。他停下脚步,下意识地又想摸烟,却发现烟盒已经空了。
他叹了口气,推开那扇仿佛隔开两个世界的门。天井里,苏青瓷正在收晾晒的床单,夕阳给她周身镀上了一层柔和的金边。她看到他,点了点头,没有多问。
贾长安忽然觉得,这座古城里的“归处”,和他需要面对的“现实”,之间似乎横亘着一道无形的墙。而他,正站在墙的阴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