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闻言,不再敢辩解,齐声应道:
“陛下英明,臣等愿听陛下调度。”
南宫景回到龙椅上坐下,手指轻轻敲击着扶手,脑海中飞速筛选着人选。
迁移百姓之事,繁琐且重要,既要懂政务之事、又要有足够的威望统筹各方。
又要细心稳妥,能体恤民情,确保流民不受苛待。
“朕思来想去,丞相赵伏可为主事之人。”
南宫景缓缓开口。
李嵩与周怀皆是一愣,随即点头附和道:
“陛下英明,赵丞相德高望重,追随先帝多年,又参与过迁移百姓的前期规划,确实合适。”
南宫景点头,心中早有考量。
赵伏忠心耿耿,为人正直,做事稳妥,先帝在位时便倚重他处理民政,由他主导,绝不会出大错。
可他随即又皱起眉,说道:
“只是赵丞相年近七旬,身子骨不如从前,迁移之事繁杂,日夜操劳恐难支撑。”
“再者,此事涉及多方利益,尤其是世家大族的土地调配,赵丞相向来铁面无私,恐会得罪世家,引发抵触。”
周怀心中一动,试探着问道:
“陛下的意思是,需为赵丞相配一位副手?”
“正是!朕要的不仅是能办事的人,更是能平衡朝堂势力之人。”
大瀚皇帝南宫景揉了揉发酸的肩膀,之后说道:
“大皇兄离京,宗室力量外移,世家在朝中的话语权渐重,需让他们参与此事,既为朝廷分忧,也能让他们知晓,国家大事离不开世家支持,但世家也需恪守本分,不可擅权。”
“陛下深谋远虑。”
李嵩躬身称赞一声,随后问出了自己真正关心的事情。
“不知陛下属意哪位世家子弟?”
“沈骄。”
南宫景吐出两个字。
这一次,李嵩与周怀是真的惊讶了。
沈骄乃是丹阳郡沈家的嫡长子,今年三十有五,正值壮年。
他历任县令、州府通判,办事干练,却出了名的谨慎多疑,凡事必先考虑家族利益。去
百姓迁移一事涉及沈家在南疆的几处田庄,沈骄曾多次上书,要求朝廷给予额外补偿,态度强硬,一度与南宫准产生争执。
“陛下,沈骄虽有才干,可他……”
周怀欲言又止,最后委婉说道:
“他向来以家族为重,恐难全心为国,若与赵丞相政见不合,反而会误了大事。”
“朕知道。”
南宫景淡淡一笑,从容说道:
“正因如此,他才是最合适的副手。赵丞相忠心为国,却不懂变通,沈骄谨慎多疑,重利却也知进退。”
“陛下是说,让赵丞相主导全局,定立章程,沈骄负责执行与协调世家关系,两人相辅相成,互为制衡,方能确保此事顺利推进。”
“不错!”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
“沈骄重家族利益,便让他看到迁移百姓对沈家的好处,流民安置后,南疆沃土得以开垦,沈家在当地的田庄可吸纳劳力,收成必然大增。朕相信,他分得清轻重,不会因小失大。再者,有赵丞相在旁监督,他也不敢太过放肆。”
李嵩与周怀闻言,心中暗自惊叹。
这位少年天子年纪虽轻,却已深谙制衡之道,既用老臣的忠心,又用世家的才能,既给了世家参与国政的机会,又以老臣牵制其私心,一箭双雕。
“陛下英明,臣等佩服。”
两人齐声躬身道。
“好,那就传朕旨意。”
南宫景不再犹豫,语气坚定地说道:
“任命丞相赵伏为迁移百姓总督办,总揽大局。任命沈骄为副督办,协助赵丞相,告诉他们,若有推诿扯皮、延误差事者,朕定不姑息!”
“臣等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