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花宴到最后,欧阳璎珞看到了乔安泰所写的诗。
跟着瑛贤妃回宫,在姐姐的问询下,她红着脸点了点头。
过了两日,欧阳璎珞离宫返家,瑛贤妃才让人将乔嫣然请到了永寿宫说话。
“旁的不说,小妹尚在孝期,婚事需得订在中秋之后。”
“百善孝为先,这是应该的。”
乔嫣然一口应下,郑重其事道:“乔家自当用心筹备,让三小姐风风光光嫁入乔家。”
婚事诸多细节,自有双方长辈互通有无。
瑛贤妃虽也一力促成了此事,但心里终归有些郁结之气。
并非针对乔家,只是于小妹而言,到底算下嫁。
这一切的源头,既是父亲之过,也是君恩易逝。
想起初入宫时,自己志得意满,以为后位指日可待。
现在,身边连个能说话的人都难有,短短数月,看尽人情冷暖。
“还有件喜事,好叫娘娘先知道,也可让三小姐有些准备。”
乔嫣然看出了瑛贤妃的郁郁寡欢,索性先向她透了个口风。
听她提起自家小妹,瑛贤妃才分了些心神,问道:“何事?”
“皇上欲下旨赐婚兄长同三小姐,除此外,令有封赏加诸三小姐之身,会和婚旨一道送入欧阳家。”
皇上赐婚,在瑛贤妃意料之中,毕竟赏花宴上,皇上愿意出席便已有看好这场婚事的意思。
只是她没想到,自家小妹还有特别的赏赐。
“你如今是皇上心尖上的人,什么消息你不清楚?何必卖关子,说一半藏一半的。”
“并非臣妾有意卖关子,只是具体封赏,皇上尚未拿定主意。”
因为两家婚事,乔嫣然和瑛贤妃频频接触,已经习惯了她说话的腔调。
无论好话坏话,经由其口,那都得带上刺,不然就不像她瑛贤妃了。
“欧阳家于皇家世代累功,并不会因为一人而抹去,娘娘还请宽心。”
这句安慰,像一团棉线,恰好堵住了瑛贤妃空洞的心。
她的担忧因为自尊心,难以向外人启齿,更不敢向皇上表露一二,只能深埋心底。
却被乔嫣然一语击中。
难得语气都柔和了许多,“便借你吉言吧。”
春末夏初,择黄道吉日,皇上下旨赐婚欧阳家三小姐同乔安泰。
另有旨意,念康国公为国尽忠,特赐欧阳家三小姐欧阳璎珞县主之位,封号荣安。
此旨一出,原本坐等欧阳家落魄,意图蚕食其势的,皆大惊失色。
因为康国公死得过于突然蹊跷,而心有躁动的世家重臣,则被无形安抚住了心神。
康国公是否死于刺客之手毋论,至少皇上此举可见,对世家大族依旧存倚重之心。
那乔家状元郎,既取了欧阳家女儿为妻,便算一只腿跨入了京城世家圈子。
利益纠葛,暗潮汹涌,复归湖面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