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四合院:我是雨水表哥 > 第244章 台基厂胡同的谈话

第244章 台基厂胡同的谈话(2 / 2)

陈部长听得非常专注,不时点头,眼中闪烁着感兴趣的光芒:“脉冲电机……一步一步地走……好,这个比喻很形象!听起来,这确实是精密控制领域的一个核心突破。你们能想到这个思路,并且制造出来,很不简单!”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郑重:“小吕啊,你知道你们这个实践基地,最可贵的是什么吗?不是那几个百分比的数据,而是‘产学研’这条路子走通了!上面对此非常欣赏,认为这代表了国家建设的一种新思路、新方向。马上要开的‘百工联席会议’,其深层目的,也是为了凝聚共识,把你们这样的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你们要拿出点真东西来,好好汇报啊。”

吕辰连忙点头:“部长请放心,基地对百工联席会议,高度重视,这可是促进技术交流、工业强国的好机会,我们一定拿出最好的成绩,让同行们多提点意见。”

吕辰适时地发出邀请:“部长,基地最近不仅是在自动化方面,在‘掐丝珐琅’强电电路板、工业陶瓷材料、设备状态监测这些方面,也都有一些新的进展和想法。如果您有时间,欢迎到我们实践基地去实地调研,看看我们一线同志的工作状态,也给我们下一步的发展指点指点方向。”

“好!这个邀请我接受了!”陈部长爽快地答应下来,“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也很想亲眼去看看你们那个‘脉冲电机’是怎么一步一步走的,看看你们的热处理线是怎么变得‘聪明’起来的。时间我让秘书安排,就定在下周吧。”

“太好了!我们一定做好汇报准备。”吕辰心中振奋。

接着,陈部长又关心起吕辰的组织生活,询问了他入党后的思想动态和在基层发挥作用的情况。

吕辰一一认真作答,汇报了自己在技术攻关和团队协作中的体会,强调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以及作为一名年轻党员肩负的责任。

陈部长对他的认识表示满意,鼓励他继续扎根基层,在实践中不断锤炼党性,增长才干。

谈话的气氛一直融洽而恳切。

最后,陈部长才将目光转向了坐在吕辰身旁,一直安静倾听、偶尔微笑的娄晓娥。

“晓娥,”部长的语气更加温和,“你的情况,娄振华先生之前来信也提过,晓娥自己也很有想法。你的文学功底,已经非常了不起,《道缘仙踪》和《玄演录》影响很大,不仅是优秀的文艺作品,更是成功的文化输出,为国家争取了外汇,展现了我们新中国青年的才华和视野。组织上是充分肯定的。”

娄晓娥坐直了身体,双手放在膝上,略显紧张地望着部长。

陈部长继续道:“娄振华先生是知名的爱国企业家,为国家和香港的发展都做出了贡献。你现在大学毕业,有志于参加新中国的建设工作,这份热情和觉悟,非常可贵。按照你的文学素养和家庭背景,投身文化和宣传工作,是顺理成章,也是大有可为的。”

娄晓娥深吸一口气,声音清晰而诚恳:“谢谢部长的肯定和鼓励。我确实非常希望能像其他同志一样,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洪流中去,用自己的笔,为这个伟大的时代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部长您的赏识,让我感到很荣幸,也很惶恐。只是,对于具体如何开始工作,如何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我心里还是有些迷茫,怕自己做不好,辜负了组织的期望。非常希望能聆听部长的教诲。”

她的态度不卑不亢,既表达了强烈的参与意愿,也坦诚了自己的困惑,显得真实而恳切。

陈部长赞许地点点头:“有热情,也有清醒的认识,这很好。宣传工作,尤其是对外宣传工作,看似是舞文弄墨,实则是没有硝烟的战场,是争夺人心、塑造形象、传播理念的重要阵地。我们需要的是既有才华、有情怀,更有坚定立场和清醒头脑的同志。”

他略微沉吟,提出了具体的建议:“目前部里正在加强外宣力量,准备成立一个对外文化宣传小组,主要负责向海外介绍新中国的建设成就、文化艺术和人民生活。需要编译一些高质量的对外宣传材料,也需要创作一些能打动人心、易于被海外受众接受的文艺作品。我认为,你的背景、语言能力和文学创作经验,非常适合加入到这个小组中来。”

他看着娄晓娥,目光中充满信任和期待:“这里,就是你的宣传阵地。你可以从基础的编译工作做起,熟悉对外宣传的规律和要求,同时也可以继续你的创作,将你的才情用于创作反映新中国风貌、富有感染力的故事、散文或者剧本。这项工作意义重大,挑战也不小,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摸索。你觉得怎么样?”

娄晓娥听着部长富有感召力的话语,眼睛渐渐亮了起来。

外宣工作,用笔和故事向世界说明中国,这正与她内心的渴望和所长高度契合。

之前那种无处着力的迷茫感,仿佛瞬间找到了一个坚实的落点。

她抑制住内心的激动,郑重地点头,声音坚定:“部长,我明白了!非常感谢组织给我这个机会,也非常感谢部长的信任和指点!我愿意加入外宣组,从头学起,认真工作。我一定努力钻研业务,用手中的笔,当好新中国的宣传员,绝不负组织的期望!”

看着她眼中燃烧起的斗志和决心,陈部长欣慰地笑了:“好!那就这么说定了。具体的手续和报到时间,我会让秘书跟你们街道和学校协调。晓娥同志,欢迎你加入我们的宣传队伍!”

文医生这时也适时地走了出来,笑着招呼大家:“正事谈完了吧?来来来,尝尝我刚做的点心,晓娥,小吕,别客气。”

谈话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

吕辰和娄晓娥又坐了一会儿,品尝了文医生亲手制作的点心,聊了些家常,方才起身告辞。

陈部长和文医生亲自将他们送到院门口。

告别时,陈部长再次握着吕辰的手:“小吕,基地那边,我等你们的消息。好好干!”

又对娄晓娥鼓励道:“晓娥,放开手脚,大胆工作!”

“是!请部长放心!”两人齐声应道。

走出台基厂胡同,午后的阳光已经变得明亮而温暖。

吕辰和娄晓娥推着自行车,并肩走在回去的路上,两人都没有立刻骑上去。

“吕辰,”娄晓娥轻声开口,脸上还带着一丝兴奋的红晕,“我心里一下子踏实了。”

吕辰侧头看着她,阳光下,她的脸庞光洁而充满朝气,那双眼睛清澈而坚定。

他心中涌起一股暖流,由衷的为她高兴。

“嗯,”他微笑着,用力点了点头,“晓娥,你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战场。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得非常出色。”

从今天起,娄晓娥的人生即将翻开崭新的一页。

她不再是那个需要被保护在温室里的资本家小姐,也不再仅仅是沉浸在文学世界里的学生,她将成为一名拿着笔的战士,在新中国的宣传阵地上,贡献她的才华和热情。

春风拂面,带来远处隐约的市声和泥土的芬芳。

两人相视一笑,蹬上自行车,汇入京城的人流车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