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二十六日的清晨,燕园春意盎然,垂柳新绿,湖光潋滟。
这座宁静的学术圣地,今日平添了几分工业的厚重与务实。
来自全国各地的厂校联合体代表们,穿着或中山装、或工装,步履匆匆,汇聚于大礼堂。
同道相逢的惺惺相惜、暗中较劲的审慎打量,共同营造出一种竞争与合作的微妙氛围。
大礼堂门口,“第一届全国高校百工联席会议”的红色横幅高悬。
会场内,人头攒动,声音嘈杂。
不同地域的口音、不同领域的术语在此交汇,构成了一幅共和国工业科技力量初步集结的生动图景。
刘星海教授率领的“红星-清华”代表团一行七人步入会场,立刻吸引了诸多目光。
他们统一的“青衿致远”系列改良中山装,精神抖擞,气质卓然,在人群中显得格外醒目。
“星海兄!别来无恙!” 一位戴着深度眼镜、身材清瘦的老者迎了上来,正是哈工大-富拉尔基基地的负责人,陈其炎教授,他与刘星海的留德时的旧识。
“其炎兄!风采依旧!”刘星海笑着上前握手,“你们在重型锻压设备方面的进展,我可是如雷贯耳啊。”
“哪里哪里,比不得你们清华-红星,全流程自动化,可是放了颗大卫星啊!”陈其炎语气真诚。
随后,他的目光落在吕辰身上,他眼中带着一丝探究:“这位年轻人想必就是其炎兄的得意门生了吧?果然是麒骥之才,真是后生可畏!”
吕辰连忙上前一步,恭敬地问好:“陈教授您好,我是吕辰,久仰您和哈工大在重机领域的大名。”
另一边,北钢院-包钢联合体的领队,高建国教授,也正与方教授、赵老师热络地交谈着。
“老方,听说你们的‘电子耳朵’能听出机器要造反?”高教授拍着方教授的肩膀,嗓门洪亮,“啥时候也给咱们包钢的大家伙们装上?省得我们那儿的老师傅们整天拿听音棒当宝贝!”
方教授含蓄一笑:“高教授说笑了,还处在验证阶段,离不开一线老师傅的经验。不过,若能对包钢的设备安全有所帮助,我们定当全力支持。”
赵老师则与北钢院的几位工程师就“热处理”工艺的细节低声交流着,双方都对彼此在材料成型方面的思路表现出浓厚兴趣。
汤渺教授则被上交大-江南造船厂联合小组的几位材料专家围住,询问工业陶瓷性能及其在船舶恶劣环境下的应用可能性。
钱师姐落落大方地在一旁补充,她的务实与清晰思路赢得了交大代表的频频点头。
吴国华和诸葛彪则略显拘谨地站在一旁,看着这些以往只在学术期刊或内部通报上见到名字的专家、学者近在眼前,激动与紧张并存。
直到西交大-兰州石化设备厂课题组的几位年轻学生过来搭话,双方才很快因共同的技术语言熟络起来,讨论起陶瓷强电电路在石化流程控制中的应用。
吕辰默默观察着这些即将同场竞技、也可能未来合作的“对手”与“伙伴”。
北大-一钢理论中心的代表们,大多气质沉静,带着理论研究者特有的深邃;
北钢院-包钢联盟的成员,则更显朴实刚健,言谈间不离生产一线;
哈工大-富拉尔基团队,带着东北工业基地的豪迈与自信;
上交-江南造船厂小组,则透出几分海派的精细与开阔……
真可谓百工竞流,各有千秋。
上午九时整,会议准时开幕。
北大主要领导致欢迎辞,言辞恳切,强调了高校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责任与机遇。
随后,国家科委和教育部领导先后作指示性报告,高屋建瓴地阐述了召开此次会议的背景——“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国策下的必然要求;目的——“互通有无,避免重复,协同攻关”,集中力量办大事;以及重要意义——标志着新中国工业技术研发从分散探索走向有组织、有协同的新阶段。
会场内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在认真领会着这来自最高层的精神指引。
最令人动容的环节,是德高望重的季先生作引导性发言。
老先生身着传统长衫,银髯飘飘,步履从容。
他没有直接谈论具体技术,而是从《考工记》的“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娓娓道来。
“诸位同志今日所从事之工作,非仅为解决一厂一矿之生产技术难题,实乃在行‘圣人之作’!”季先生声音不高,却清晰传入每个人耳中,带着一种穿越历史烟云的沉静力量。
“昔者,禹铸九鼎,定鼎九州;秦筑驰道,车同轨,书同文。皆为国家奠定万世基业之‘百工大事’。今之自动化、新材料、精密控制,便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铸鼎’、‘筑道’!是为共和国工业文明奠定基石之伟业!”
他将具体的工业技术工作,提升到了文明传承与国家建构的历史高度,瞬间点燃了在场每一位科技工作者心中的使命感与自豪感。
许多年轻学子的眼眶微微湿润,连吕辰也感到心潮澎湃。
这番讲话,为此次会议定下了一个宏大而深远的基调。
随后,各参会单位开始轮流介绍总体情况。
每家限时十分钟,可谓争分夺秒。
北大-一钢理论中心率先发言,他们的代表是一位气质儒雅的中年教授,语言精炼,逻辑严密,着重介绍了他们在轧制过程数学模型、最优控制理论方面的深厚积累,展示了大量理论推导和仿真结果,虽缺乏具体生产线数据支撑,但其理论高度和前瞻性令人印象深刻。
接着是北钢院-包钢联盟,高建国教授亲自上阵,他不用讲稿,直接列举了几项他们在特种钢轧制自动化、基于国产元器件的系统改造方面取得的实效,数据扎实,案例具体,充满了“咱们工人有力量”的自信。
哈工大-富拉尔基展示了他们在重型机械压力控制、大型结构件加工自动化方面的突破,气势磅礴。
上交-江南造船厂则聚焦船舶焊接自动化、板材切割流水线等,体现了面向海洋的特色。
西交-兰州石化则在流程工业的仪表控制、反应器自动化方面展现了实力。
轮到“红星-清华”实践基地时,刘星海教授沉稳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