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身上沾着油污,脸上带着倦容,但此刻,却仿佛披着荣光。
他缓缓开口,声如同洪钟大吕,带着一种沉静而磅礴的力量,清晰地传入在场每一个人的耳中,甚至压过了车间的轰鸣:“同志们,”他顿了顿,“记住今天。记住这个声音,记住这盏灯。”
他的手指向那仍在鸣响的警报器和闪烁的红灯。
“从今天起,我们中国的工人,不再仅仅依靠听音棒、依靠老师傅的经验和直觉,去‘猜测’机器的病情,去等待故障的最终爆发。”
“我们,给冰冷的工业之躯,装上了敏锐的‘神经’!给了这些为国服役的钢铁巨兽,‘呼救’的能力!”他的声音逐渐提高,“今天,我们听到的,不只是仪器的蜂鸣!这是中国工业,迈向智能化运维时代的一声响亮啼鸣!”
“这,是我们‘产学研’紧密结合,献给国家最扎实、最宝贵的礼物!”
他的话语,如同最后的锤音,为这历史性的一刻,烙下了永恒的注脚。
一个主要依靠人工定期巡检、被动响应维修的时代,就在这个春夜,在这个充满油污与汗水、智慧与坚韧的老旧车间里,被悄然改写了第一笔。
刘星海教授向方教授:“方教授,我们需要一份完整的、逻辑清晰的汇报。不仅要讲清楚今天的成功,更要整理出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方法论。”
他详细阐述要求:“必须清晰阐述从‘沈-方’模型的理论基础,到传感器触发、无线传输,再到阈值判断和交叉定位的全过程技术链条。成本-效益分析要做实,直观对比传统依赖人工巡检和有线布点监控模式,与‘电子耳朵’系统在初次投入、长期维护、故障响应效率和避免非计划停机损失等方面的巨大优势。还要编制一份标准操作流程(SOP)手册初稿,从传感器的选型安装、阈值设定规则、到报警响应流程和维修确认闭环,都要形成规范文本。”
李怀德也安排宣传科工作人员,撰写一篇通讯稿,先在厂报和内部简报上发表,统一思想,造出声势,为后续在全厂范围内推广铺路!
作为厂长,他敏锐地抓住了这其中蕴含的管理革新价值和宣传亮点。
接着,众人移步实践基地会议室,开了一个项目推进会,刘星海教授对“电子耳朵”系统的深化发展进行了战略性的分析和布局。
他首先宣布成立“‘电子耳朵’系统深化与应用专项组”,由方教授担任总技术顾问,赵老师负责系统架构与工程协调,其他核心成员各司其职,分别负责硬件迭代、算法升级、生产协调与数据积累。
随后,他指示立即准备详实的汇报材料,不仅要讲清技术原理与成功案例,更要突出其成本效益优势,并编制标准操作流程,为后续推广奠定基础。
刘教授指出了系统发展的三个目标。
推动研发复合传感器节点,集成红外测温、声发射探测等功能,实现综合诊断。
开发故障模式识别库,使系统不仅能报警,还能初步判断故障类型,实现从“哪里有问题”到“可能是什么问题”的跨越。
推动全厂组网,规划建立中央监控中心,实现全厂设备状态“一张图”管理,并着手制定“红星标准”,推动技术输出。
建设一个设备全生命周期数据,实现“预测性维护”乃至构建“数字孪生”。
刘星海教授最后总结道:“同志们,‘电子耳朵’不应只是一个独立的监测系统。它的终极形态,将是未来智能工厂中最贪婪的数据吞噬者和感知末梢,是现实设备在数字世界中的‘镜像’。我们今天的成功,只是迈向真正智能制造的第一步!”
他的话语,如同在众人心中播下了一颗颗更加宏伟的梦想种子。
关于“电子耳朵”系统后续发展规划的热烈讨论暂告一段落,但众人心头的激奋仍未平复。
刘星海教授趁热打铁,示意工作人员将第二批课题中几个进展稍显迟滞或遇到瓶颈的项目资料分发下去,准备进行一轮集中的分析研判。
“同志们,‘电子耳朵’初战告捷,值得庆贺,但这只是我们漫长征程中的一步。”刘星海环视众人,语气沉稳,“第二批课题数量多,覆盖面广,一些项目同样关系到我们技术体系的完善和深化,绝不能有丝毫松懈。环使用规范制定》 和 EM-05 《加热炉热效率测试与节能技术改造方案》 这两个项目的进展情况……”
赵老师拿起一份报告,正准备补充说明 PQ-07 项目在油品监测数据积累上遇到的困难,会议室的门被轻轻敲响。
一名工作人员推开门,脸带喜色:“刘教授,李厂长,赵老师,钱工回来了!刚从第一钢铁厂那边赶回来,听说咱们在开会,就直接过来了!”
“哦?钱工回来了?”李怀德闻言,脸上瞬间绽放出笑容,刚才听取电子耳朵汇报时的激动还未完全消退,此刻又添惊喜,“快请进!真是说曹操……不对,是想钱工,钱工就到啊!”
会议室内的目光齐刷刷投向门口。
只见风尘仆仆的钱工程师迈步走了进来。
他穿着一身灰色工装,脸带疲惫,但一双眼睛却炯炯有神,透着完成任务后的轻松与振奋。
身后还跟着两名精神不错的年轻助手,显然是此次一同前往一钢支援的团队成员。
“刘教授!李厂长!赵老师!各位,我们回来了!”钱工程师声音洪亮,带着笑意,向大家打招呼。
“好!回来得好!辛苦了,钱工!”刘星海教授站起身,主动伸手相握,眼中满是关切,“看你这样子,在一钢这几个月没少操心劳力。怎么样,一切都还顺利吗?”
李怀德也绕过会议桌走过来,用力拍了拍钱工程师的肩膀:“老钱,你可算是回来了!咱们这边正是用人之际,你这一回来,我心里这块技术协调的石头,算是落地了一半!”
赵老师等人也纷纷与钱工寒暄,会议室里因他的归来而再次充满了活跃的气氛。
钱工程师先让助手将几个厚厚的技术资料袋放在空桌上,然后才转向刘星海和李怀德,简要汇报道:“刘教授,李厂长,托咱们前期扎实工作的福,也靠同志们努力,一钢那边的连轧线自动化项目,已经基本建成,目前正在进行最后的联调优化。”
他顿了顿,语气中带着一丝自豪,也带着对兄弟单位认可的感慨:“说实话,一钢那边的底子和工人素质确实不错,咱们带过去的那套控制模块立了大功,自动化理念的方案,他们消化吸收得很快。这次能这么顺利,离不开咱们前期积累的宝贵经验。”
“好!太好了!”李怀德连连点头,脸上容光焕发。
一钢连轧线的快速建成,不仅证明了红星-清华模式的可复制性,更彰显了他李怀德领导下的实践基地,具备向外进行技术辐射和输出的强大能力。
钱工程师接着说道,语气格外郑重:“临回来前,一钢的邓总工,特意让我务必当面向李厂长您,还有刘教授,转达他们厂领导班子最诚挚的感谢。邓总工说,‘感谢李厂长和刘教授胸怀大局,慷慨支援,派来了钱工这样技术过硬、作风扎实的骨干,真是雪中送炭!帮我们解决了大难题!这份情谊,我们一钢记下了!’”
他模仿着那位孙总工的语气,展现了真挚的感激之情。
“哈哈哈!”李怀德大笑,心情极为舒畅,“老孙太客气了!咱们都是为国家钢铁事业奋斗,互相支援是应该的嘛!你们在一钢干得漂亮,就是给我们红星厂,给咱们实践基地争光了!”
刘星海教授也微笑道:“资源共享,经验互通,这本就是我们倡导的‘产学研’合作的应有之义。一钢项目的成功,也反过来证明了我们技术路线的普适性和生命力!”
钱工程师的归来,让所有人都感到振奋。
这不仅是一个项目的成功,更是“红星-清华”模式影响力扩大的明证,意味着他们摸索出的这条路,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可,他们的技术和人才,正在为国家更广阔的工业战线贡献力量。
李怀德心情大好,对着与会的年轻人们笑道:“看到没有?这就是咱们实践基地走出去的底气!你们都要以钱工为榜样,把本事练扎实了,将来也能独当一面,代表咱们基地,去支援更多的兄弟单位!”
在场的年轻人看着钱工程师难掩自豪的样子,心中都涌起一股豪情与向往。
技术的价值在于应用,在于创造更大的效益,钱工程师的经历,无疑为他们描绘了一幅学有所用、贡献国家的生动图景。
推进会因钱工程师的归来而暂时中断,但气氛却变得更加热烈和充满信心。
接下来的课题讨论,也因这份外部捷报带来的鼓舞,而进行得更加顺畅和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