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红钢小院(2 / 2)

“太好了!有您亲自牵头,这个项目就成功了一半!”吕辰趁热打铁,提出具体的产品结构设想。

“关于暖气片的具体形态和连接方式,我有个初步构想。为了便于推广和安装,我们可以在陶瓷坯体压制成型时,就预先在连接进出水管路的位置,埋入标准的外螺纹螺丝套件。瓷体烧结完成后,收缩产生的抱紧力和微观化学结合,就能把套件固化在瓷体内部。这样生产出来的陶瓷暖气片,就能直接与暖气管网的通用阀门、管件进行连接,几乎不需要对现有水暖系统做任何改动,直接说能推广。”

汤渺教授抚掌称赞:“预埋标准金属连接件!妙啊!这样就规避了陶瓷材料攻丝加工难的核心痛点!这个设计思路非常关键!”

他的语气又带上一丝审慎:“不过,这同时也引入了新的技术难点,陶瓷材料和金属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存在显着差异。在烧结后冷却的过程中,以及日后实际使用中反复的加热、冷却循环下,如何确保陶瓷与金属的结合界面不因热应力而开裂、不出现泄漏?这需要大量的实验来摸索最优解。”

“是的,汤教授,您指出的这个问题非常关键,这肯定是后续攻关的重点。”吕辰深表赞同地点头。

两人就着车间机器运行的背景音,又围绕材料匹配和界面结合机理、工艺参数、炉渣分析取样、基础性能指标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汤渺教授当场表示,将这个“炉渣基高导热陶瓷材料及应用研究”,作为工业陶瓷实验室的第一个正式课题,先从系统分析不同来源炉渣的详细成分入手,然后进行基础配方的筛选和性能测试平台的搭建!

吕辰刚回到热处理车间,就见王卫国、李师兄、钱师姐等六人建房小组,一脸喜悦和激动的宣布:他们位于南锣鼓巷61号的新家“红钢小院”,已经全部收拾妥当,定于第二天,也就是腊月二十三,北方传统的小年夜,正式入住!

他们热情邀请各位老师和同学,以及关系亲近的工人师傅们,到时候务必去他们家吃个饭、认认门,一起热闹热闹,也算是举办一个简单而温馨的安家仪式。

这六位,如今都算是正式在轧钢厂领工资的技术骨干了。

像钱师姐和李师兄这样联合培养的研究生,享受见习工程师待遇,一个月能拿到58元。

而像王卫国这样还没毕业定级,但已经签署定向用工的青年技术人员,工资也有48.5元。

这已是不错的收入,足以支撑他们开始崭新的生活。

基础的米面粮油、锅碗瓢盆他们都已备齐,但为了把这顿安家宴办得更加体面、丰盛,王卫国又找到吕辰帮忙,看能不能淘换到一些肉菜,毕竟基本的配额有限。

这个忙吕辰自然义不容辞,笑着应承下来,心里盘算着从空场空间里“调配”出一头肥猪、一只羊、几条鲜鱼和一些大虾,务必让兄弟们的安家宴吃得宾主尽欢。

他们还邀请了轧钢厂食堂的金字招牌,一食堂主任何雨柱前去掌勺,确保宴席的味道。

正说笑着安排明晚的细节,李怀德恰好到实践基地视察工作,听说了王卫国等人明天安家宴的事情。

他立刻表示也要去沾沾喜气,但随即,精明的李怀德心里就迅速琢磨开了。

王卫国他们这种“找街道办协商批地、职工自筹资金、工厂支援部分计划内物资、统一建设”的住房解决模式,在当前形势下,极具推广价值和现实意义。

如今轧钢厂规模不断扩大,“双聘模式”更是一下子签了一百二十多人。

厂里的筒子楼宿舍早已人满为患,排队等待分房的人员名单长得令人绝望,很多青年技术骨干只能挤在条件简陋的集体宿舍里,这严重影响了工作积极性和队伍的稳定。

王卫国他们的成功案例,无疑为破解这个难题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他仔细询问了王卫国等人整个申请、审批、建设的详细过程,当得知最初的灵感竟然来源于许大茂的提议时,李怀德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当即让人去把许大茂也叫了过来。

然后,他带着吕辰、王卫国和匆匆赶来的许大茂,直接找到了厂工会主席刘大银的办公室。

李怀德开门见山,向刘大银详细介绍了红钢小院的模式,并着重强调了许大茂在此事中的首倡之功。

刘大银听着听着,看向许大茂的眼光不由得变了。

他原本对许大茂的印象,就是靠着保卫处林副主任的关系进来的滑头小子,后来处理贾东旭工亡事故时,觉得这小子机灵、有条理、会办事。

但今天,听到他竟然能提出如此具有建设性、切实解决职工实际困难的点子,刘大银顿时觉得,自己以前可能小看了这个许大茂,这分明是个善于观察、懂得为民请命、有想法有能力的人才啊!

看来,得给他加加担子,让他为工会做出更大贡献了。

刘大银作为工会主席,关心职工生活就是本职,他对王卫国等人这种自力更生解决住房的模式很是肯定。

“李厂长,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及时,非常关键!”刘大银对李怀德说,“当前我们厂确实有很多技术骨干和年轻干部,只能暂时栖身在工厂宿舍,条件艰苦,等着分筒子楼更是遥遥无期,大家私下里难免有些情绪和怨言,影响了工作热情。如果能够借鉴这个模式,由厂工会牵头,积极与地方政府、街道居委会协商,争取一些合适的闲置土地或‘白地’的使用权,然后工厂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提供一些计划内的砖瓦、水泥等建筑材料指标,由职工们自己组织起来,统一规划、统一建设,这不仅能极大地缓解住房压力,还能增强职工的归属感和凝聚力,是一项利厂利民的大好事!”

他又转向许大茂,语气热切地问道:“大茂同志,你既然提出了这个想法,对情况也比较了解。依你看,咱们轧钢厂附近,类似南锣鼓巷61号那样的,可以用于建设职工住房的‘白地’或者闲置地块,大概还有多少?”

许大茂见两位领导如此重视自己,心中激动万分,知道这是自己表现的大好机会。

他强压下兴奋,努力让自己显得沉稳干练,脑子里飞快地回忆着自己平日里走街串巷观察到的情况,略微组织了一下语言,便清晰地回答道:“报告李厂长、刘主席!我之前因为工作关系,也对这方面留意过。据我了解,在咱们轧钢厂周边,包括南锣鼓巷、豆角胡同、板厂胡同这一片,由街道统一协调的闲置白地、荒废院落,至少还有一百处以上!如果规划得当,足以解决数百户职工的家庭住房问题!”

“一百多处!”刘大银和李怀德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巨大的惊喜和决心。

这简直是送上门的政绩和稳定队伍的良方!

“太好了!”刘大银猛地一拍许大茂的肩膀,“大茂同志,你这个情况提供得太重要了!”

他立刻抓起桌上的电话,直接连通了交道口街道办王主任的线路,热情洋溢地向王主任介绍了轧钢厂面临的职工住房困难,以及“红钢小院”这个成功范例,并委婉地提出了希望街道方面能够大力支持,将辖区内一些符合条件的闲置地块的使用权,移交或划拨给轧钢厂,用于解决优秀职工和技术骨干的住房问题。

电话那头的王主任,本来就新手经理“红钢小院”的事情,这本身也是改善民生、促进地方稳定的好事,而且也对轧钢厂这个纳税和就业大户十分重视。

她非常痛快地当场表态:“刘主席,李厂长,你们这个想法太好了!我们街道办坚决支持!为咱们国家的工业建设骨干解决后顾之忧,是我们地方应尽的职责!没问题,我这边尽快整理一下相关资料,你们派人过来对接,只要是符合政策、没有纠纷的闲置地块,我们街道办一定全力配合,尽快办理相关手续,把这些地的使用权移交给你们轧钢厂统一规划管理!”

放下电话,刘大银一脸振奋。

他立即以工会主席的身份,对许大茂下达了指示:“大茂同志,这件事就由工会生活保障部牵头,成立一个专门的‘职工住房建设协调小组’,由你担任组长!你的首要任务,就是立刻与街道办对接,把所有符合条件的闲置地块彻底摸排清楚,尽快拿出一份详细的规划和建设方案来!务必把这项关系到职工切身利益的实事办好!”

许大茂立即挺直了腰板,声音激动的都有些颤抖,大声保证道:“请李厂长、刘主席放心!我许大茂保证完成任务,绝不辜负组织的信任!”

李怀德也满意地点点头,补充道:“这件事要快,要稳妥。可以先选一两处条件成熟的地块,作为第一期试点,尽快启动,争取开春就能动工,让更多的‘红钢小院’在咱们轧钢厂周围生根发芽!”

离开刘主席办公室的时候,许大茂整个人都是飘的。

他都不敢相信,原本就是为了显摆吹牛的灵机一动,竟然在有心人的推动下,正迅速演变成一场惠及数百上千轧钢厂职工的安居工程。

一个前所未有的、能够大展拳脚、证明自己价值的舞台,已经向他敞开了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