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四合院:我是雨水表哥 > 第202章 吃饱、尊严和安全

第202章 吃饱、尊严和安全(2 / 2)

轧钢厂小会议室里,灯光很快亮起。

李怀德、工会主席刘大银、后勤主任巴雅尔、膳食科科长郑宝才、一食堂主任何雨柱,以及被李怀德特意留下做会议记录的吕辰,六人围桌而坐,气氛凝重。

李怀德没有半句寒暄,直接开门见山,将吕辰观察到和了解到的情况,结合何雨柱的证词,向在座几人做了通报。

他语气沉重:“……同志们,这不是小事!这不仅仅是职工个人的家庭困难,这已经严重影响到职工的身体健康,进而直接威胁到我们轧钢厂的生产安全!工人兄弟们为了家人,宁愿自己饿着肚子、拖着病体来上班,这是多么伟大的奉献精神!但我们作为工厂的管理者,能眼睁睁看着他们这样下去吗?如果因为这个问题导致重大安全事故,我们谁能担得起这个责任?我们怎么对得起工人兄弟和他们的家人?”

他的话如同重锤,敲在每个人心上。

工会主席刘大银是个面相和善的老同志,他扶了扶眼镜,率先开口:“李厂长说的问题,确实存在,而且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普遍、更严重。工会这边也零星接到过一些反映,但没想到已经到了这个地步。这件事,我们必须管,而且要管好!但怎么管,需要讲究方法。”

他顿了顿,强调道:“我认为,首先要摸清底数,但不能大张旗鼓,绝对不能伤害到工人兄弟的自尊心。他们默默承受,就是不想被人用异样的眼光看待。”

他提出具体建议:“膳食科这边,可以悄悄留意一下,记录那些长期晚餐只打饭不打菜,或者明显是将饭菜带回家的人员名单,做个初步筛查。”

膳食科科长郑宝才表示立即就办。

刘主席又说道:“同时,我们要依靠基层力量。各车间的主任、班组长,他们最了解自己手下员工的情况。可以请他们以关心下属的名义,而非调查的名义,提供一些确实存在困难的职工名单,务必要求他们保密。”

后勤主任巴雅尔是一位身材高大的蒙古汉子,他接着发言,声音洪亮:“摸清情况后,关键是要有实实在在的帮扶措施。我提议,在现有晚餐基础上,推出一个‘暖心能量餐’!”

他解释道:“就是以极低的、象征性的价格,比如一分两分钱,或者直接用少量饭票,提供一份适合当场食用、不易携带的加餐。比如一碗浓稠的杂粮粥、一杯热豆浆、一个时令水果。就在职工吃完午饭准备离开时,由食堂工作人员主动发放,说辞就说是‘工厂关心职工健康,为下午高强度工作补充能量’,避免贴上‘救济’、‘困难户’的标签,保护好职工的面子。”

巴雅尔还想到了更直接的援助:“还可以设立一个‘困难职工紧急食品屋’,找个不显眼的房间。里面存放一些米、面、油、挂面、罐头这类基础耐储存的食品。通过班组长或工会的渠道,让那些确实揭不开锅的职工,可以私下、保密地申领一些应急。流程一定要简单,减少审批环节。”

工会主席刘大银对巴雅尔的提议表示赞同,并进一步升华:“这些‘暖心能量餐’和‘食品屋’能解决一时的饥荒,但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是要建立一个更加稳固、长效的支持系统。”

他目光扫过众人,郑重提出:“我建议,由工会牵头,联合后勤、各车间,正式建立一个‘职工生活互助基金’或成立‘困难职工帮扶小组’。”

他详细阐述构想:“资金来源,可以由厂方划拨一部分专项经费,工会经费支持一部分,同时鼓励管理层和条件好的职工自愿捐款,积少成多。帮扶对象,通过之前的摸底和班组核实,确定那些需要长期帮扶的职工家庭。然后,可以定期发放‘粮油包’或者只能在厂内食堂使用的‘食品券’。对于特别困难的家庭,可以考虑提供每月固定的生活补贴,或者为其子女提供一些教育资助。”

刘大银也考虑到了“开源”的问题:“我们也要想办法为职工家庭提供更多增收的渠道。比如,在保障员工休息的前提下,建立更合理的加班机制,让那些愿意多劳多得的职工,能通过合法合规的加班增加一些收入。另外,厂区内的一些临时性工作,比如清洁、绿化维护等,可以优先安排给有需要的职工家属,按劳取酬,帮助家庭整体提升一点收入。”

李怀德听着众人的讨论,不断点头,最后总结道:“刘主席和巴特尔主任的思路都很对!我们不仅要‘输血’,更要帮助职工家庭提升自身‘造血’的能力。这件事,必须要建立一个长效机制,而且要营造一个相互关怀、团结互助的厂区文化氛围!”

他沉吟片刻,部署道:“我看,可以分几步走。首先,在节后恢复生产的第一次全体员工大会上,我就要讲这个话,定下这个基调!就明确告诉所有工人兄弟,我们红星轧钢厂是一个大家庭!有些家人为了让孩子、让老人吃得好一点,自己非常节俭,甚至饿着肚子来上工。工厂感谢他们的付出和牺牲!但也决不会让任何一个家人饿着肚子、拖着病体为我们共同的事业奋斗!我们正在研究具体措施,希望大家有困难,一定找组织、找工会、找班组长!这不丢人!我们一起来扛!”

“其次,要树立互助典型。对于那些主动关心、帮助同事的员工和管理者,要大力表扬和奖励,在厂报、宣传栏上宣传他们的事迹,营造‘一人有难,八方支援’的良好风气。”

“再次,要关注职工家庭的长远发展。工会和后勤要主动与当地街道办、社区联动,看看能不能针对我们的困难职工家庭,推动开展一些普惠性的政策扶持。”

最后,他再次严肃强调:“所有这一切,都必须注意工作方式!绝对保密,绝对尊重个人尊严!任何时候,都不能让我们的帮助行为,变成一种公开的施舍或羞辱!这不是简单地解决‘没饭吃’的问题,它背后牵扯的是家庭经济和职工健康、生产安全的系统性工程。所以,我们一定要多听、多看、慎下结论,确保我们的政策能精准地帮助到真正需要的人。”

会议开了近两个小时,初步形成了一套从摸底到短期救济,再到长效帮扶和文化建设的初步方案。

就在会议即将结束,众人准备离开时,李怀德像是忽然想起什么,手指无意识地敲了敲桌面,眉头微蹙,语气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凝重。

他补充道:“刘主席,巴主任,还有件事。我发现咱们车间里管理混乱、工件乱放、工人安全意识松懈等问题普遍存在,我也一直在思考。安全生产是悬在我们头上的一把剑啊,光是解决职工吃饭问题,治了标,还得治本。咱们厂的生产任务越来越重,设备也越来越复杂,老一套‘人盯人’、凭经验的管理方法,恐怕是跟不上趟了。要是能有一套更科学、更严格的规章制度,把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个人头上,从根子上杜绝隐患,那就好了。”

他说到这里,顿了顿,意味深长地叹了口气:“唉,不过这事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涉及到生产管理、人员调度、甚至可能触动一些固有的工作习惯,阻力肯定不小。我主要分管后勤和技术这一摊,贸然去碰生产安全这块,名不正言不顺,搞不好还会让人误会我的手伸得太长,不利于班子团结啊。周副厂长那边……,一贯主张生产优先,怕是也会有不同看法。”

李怀德这番话里的弦外之音,工会主席刘大银瞬间就听明白了。

李怀德这是看到了车间安全管理的严峻性和必要性,也想推动改革,但碍于分管权限和班子内部可能存在的阻力,不方便亲自出面,尤其是在这个节骨眼上,不便直接与分管生产的周副厂长发生正面冲突。

刘大银眼里闪过一丝了然和决断,这是在点他刘大银,希望由工会这个既代表职工利益、又超脱于具体生产指挥系统的部门来牵头提议。

他清了清嗓子,接过话头,语气沉稳而有力:“李厂长,您考虑的非常周到,也非常有远见!安全生产,确实是天大的事,关系到每一个工人兄弟的生命安全,关系到无数家庭的幸福,也关系到我们厂的发展大局!职工吃饱饭是为了有力气搞好生产,但前提是得在一个安全的环境里工作!”

他挺直了腰板,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郑重:“这件事,我们工会责无旁贷!维护职工劳动安全卫生权益,本来就是工会最基本的职责之一!眼看着车间里有隐患,工人兄弟们在冒险,我们工会要是视而不见、充耳不闻,那就是严重的失职!”

他看向李怀德,又看了看在场的其他人:“这样,节后恢复生产的党组会上,由我代表工会,正式提出制定一个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及实施办法的议案!从保障职工生命安全和健康的角度出发,强调建立安全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这合情、合理、合法,任谁也挑不出毛病来!”

李怀德闻言,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表情,他用力点了点头:“好!刘主席,有您这句话,我就放心了!由工会出面,站在维护职工权益的立场上推动这件事,是最合适不过的了!既能引起足够重视,又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误解和阻力。我李怀德代表全厂职工,感谢工会主动担当!”

他顿了顿,补充道:“方案起草过程中,如果需要后勤这边提供任何数据支持,巴主任一定全力配合!”

后勤主任巴雅尔立刻表态:“没问题!刘主席随时吩咐!”

刘大银点头:“那就这么定了!回头我就让工会的小伙子们根据咱们厂的实际问题,尽快把条例草案的初稿拿出来。务必做到条款清晰,责任明确,操作性强!”

至此,不仅职工生活帮扶的框架初步确立,连更棘手的生产安全管理改革,也找到了一个稳妥的突破口。

李怀德借助工会的力量,既展现了他作为潜在一把手对全厂大局的关切和深谋远虑,又巧妙地规避了直接冲突的风险,可谓一举两得。

散会后,吕辰将会议记录交给了李怀德。

李怀德脸上带着感激和轻松:“小吕兄弟,今天多亏了你和何老弟了!不仅是职工吃饭的问题,连车间安全这块心病,也看到了解决的希望!你们可是帮了我,也帮了全厂一个大忙!”

吕辰谦逊道:“李厂长言重了,我们只是把看到的情况如实反映,真正解决问题,还是要靠您和刘主席这样的领导决策和推动。”

何雨柱也憨厚地笑道:“是啊李厂长,能让工友们平平安安上班,吃饱饭、不出事,比啥都强。”

李怀德用力拍了拍两人的肩膀,感慨道:“都是实实在在为厂子里着想的好兄弟!走吧,忙活这半天,肚子早饿扁了。回家!让你嫂子把菜热热,咱们今天这顿年饭,必须补上!我得好好敬你们兄弟俩一杯!”

夜色已深,北风吹拂,带着刺骨的寒意。

三人再次骑上自行车,朝着李怀德家的方向驶去。

一颗关于“暖心”与“安全”的种子,已经在这个寒夜悄然播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