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罢)pi,通“疲”。疲劳,疲乏。《孙子兵法·军争》:“劲者先,罢者后。”
我们来全面深入地解析《孙子兵法·军争篇》中的这句经典:“劲者先,罢者后”。
一、 故事原文、注释及翻译
1. 原文语境
这句话出自《孙子兵法》第七篇《军争篇》。其所在的完整段落是:
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
“劲者先,罢者后” 这句话,是孙子在阐述“以近待远,以佚(逸)待劳,以饱待饥”这一“治力”原则时,对行军过程中必然出现的自然现象的描述。它本身不是一个独立的故事,而是对一个普遍军事规律的概括。
2. 注释
· 劲:强壮,有力。这里指精力充沛、体力旺盛的部队。
· 先:在前面,先到达(战场)。
· 罢:通“疲”,音pi,疲倦,疲劳。这里指疲惫不堪、掉队的士兵。
· 后:落在后面,后到达。
3. 翻译
(在急行军的过程中,)身体强健、精力充沛的士兵会走在前面,而体弱疲惫的士兵则会落在后面。
二、 典故介绍与深层解读
这句话虽然简短,但它背后蕴含的军事思想非常深刻,是孙子“军争”思想的核心体现之一。
1. 背景:军争之难
《军争篇》开篇即言:“凡用兵之法,……莫难于军争。”“军争”指两军争抢制胜条件,如有利地形、战机等。这其中必然包含艰苦的急行军。孙子深刻地认识到,长途奔袭会对军队造成巨大的非战斗减员。
2. 关联典故:“百里而争利”
在同一篇中,孙子详细论述了急行军的危害:
“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罢者后,其法十一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