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bá,攻取。《史记·魏公子列传》:“拔二十城。”
我们来全面解析《史记·魏公子列传》中的“拔二十城”这个典故。
一、 故事原文与上下文
“拔二十城”并非一个独立的事件,而是司马迁在《魏公子列传》结尾,对信陵君威震天下盛况的一段总结性描述。要理解这四个字,必须了解其上下文。
原文节选(《史记·卷七十七·魏公子列传》):
公子率五国之兵破秦军于河外,走蒙骜。遂乘胜逐秦军至函谷关,抑秦兵,秦兵不敢出。当是时,公子威振天下。诸侯之客进兵法,公子皆名之,故世俗称《魏公子兵法》。
秦王患之,乃行金万斤于魏,求晋鄙客,令毁公子于魏王曰:“公子亡在外十年矣,今为魏将,诸侯将皆属,诸侯徒闻魏公子,不闻魏王。公子亦欲因此时定南面而王,诸侯畏公子之威,方欲共立之。”秦数使反间,伪贺公子得立为魏王未也。魏王日闻其毁,不能不信,后果使人代公子将。
公子自知再以毁废,乃谢病不朝,与宾客为长夜饮,饮醇酒,多近妇女。日夜为乐饮者四岁,竟病酒而卒。其岁,魏安厘王亦薨。
秦闻公子死,使蒙骜攻魏,拔二十城,初置东郡。其后秦稍蚕食魏,十八岁而虏魏王,屠大梁。
注释:
1. 拔: 攻占,攻克。
2. 二十城: 二十座城池。此为虚指,形容数量之多,并非精确数字。
3. 河外: 战国时指黄河以南地区。
4. 蒙骜(ào): 秦国名将,蒙恬的祖父。
5. 函谷关: 秦国东部的雄关要塞,是秦国与东方六国的门户。
6. 行金万斤: 使用万斤黄金进行贿赂。这是夸张的说法,意指耗费巨资。
7. 晋鄙客: 魏国老将晋鄙的门客。信陵君曾“窃符救赵”,击杀晋鄙,故其门客怀恨在心。
8. 毁: 诽谤,诋毁。
9. 南面而王: 古代帝王面朝南而坐,代指称王。
10. 谢病: 推脱有病。
11. 醇酒: 味道醇厚的酒,指美酒。
12. 东郡: 秦统一过程中设置的一个郡,范围大致在今河南、山东交界一带。
二、 白话翻译
信陵君率领五国联军在河外大败秦军,赶跑了秦将蒙骜。于是乘胜追击秦军直到函谷关,压制住秦军,使得秦军不敢再出关。在这个时候,信陵君的威名震动天下。各诸侯国的门客进献兵法,信陵君都题上自己的名字,所以世人俗称这些兵书为《魏公子兵法》。
秦王对此非常忧虑,于是派人携带万斤黄金到魏国,寻找到晋鄙的门客,让他们在魏王面前诋毁信陵君说:“公子流亡在外十年,现在担任魏国大将,诸侯国的将领都归他指挥,诸侯们只知道魏国有位信陵君,不知道有魏王。公子也想趁这个机会面南称王,诸侯们畏惧公子的威望,正打算共同拥立他为魏王。”秦国又多次派人施行反间计,假装不知情而来祝贺公子,问他是否已经立为魏王了。魏王天天听到这些诽谤言论,不能不相信,后来果然派人代替了信陵君的上将军职务。
信陵君自己知道再次因为谗言诽谤而被废黜,于是推托有病不再上朝,与门下宾客整日饮宴,痛饮美酒,沉溺于女色。这样日夜纵情酒色长达四年,最终因饮酒过量患病而死。同一年,魏安厘王也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