鏖áo,激战,苦战。《汉书·霍去病传》:“合短兵,鏖皋兰下。”(皋兰:山名。)
“合短兵,鏖皋兰下”这句出自班固的《汉书》,虽然只有短短八个字,却生动描绘了西汉名将霍去病一次惊心动魄的激战。
“合短兵,鏖皋兰下”全面解读
原文、注释与翻译
原文节选《汉书·霍去病传》:
“转战六日,过焉支山千有馀里,合短兵,鏖皋兰下,杀折兰王,斩卢侯王...”
关键词注释:
· 短兵:指刀剑等适合近战的短兵器,与弓箭等远射程武器相对。
· 鏖:音 áo。根据《汉书》注释,意为苦击多杀,指激烈、残酷的战斗。唐代颜师古注解说:“鏖,谓苦击而多杀也。”
· 皋兰:此处指匈奴境内的皋兰山,具体位置学界有不同观点,一般认为在今兰州黄河西或河西走廊一带。
现代汉语翻译:
(霍去病)率军转战六天,越过焉支山一千多里,与匈奴短兵相接,在皋兰山下展开一场惨烈的激战,斩杀折兰王,砍死卢侯王...
典故背景与历史故事
这一幕发生于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春天的第一次河西之战。
· 战略背景:为断绝匈奴右翼势力,打通西域通道,年仅20岁的骠骑将军霍去病受命率一万骑兵出陇西,孤军深入匈奴腹地。
· 战役经过:霍去病率部长途奔袭千余里,采用大纵深迂回穿插战术,在连续转战六日后,与匈奴主力在皋兰山遭遇。由于骑兵机动作战的特点,以及在长途奔袭后突然接敌,汉军不得不与匈奴骑兵展开近距离白刃战,战斗异常惨烈。
· 战役结果:此役霍去病部“斩首捕虏八千九百六十级”,俘获匈奴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等,缴获休屠王的“祭天金人”。汉军也付出了较大代价,史载“师率减什七”,意思是部队减员十分之七,可见“鏖皋兰下”之惨烈。
? 主人公霍去病简介
霍去病(前140年—前117年),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省临汾市)人,西汉中期名将、军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