磝áo,多小石的山。《尔雅·释山》:“多小石,磝。”
我们来详细解读《尔雅·释山》中“多小石,磝”这一充满画面感的记载。这短短四个字,不仅是一个地理名词的定义,更蕴含了古人对自然细致入微的观察与分类智慧。
一、原文、注释与翻译
· 原文:
《尔雅·释山》:“多小石,磝。”
· 注释:
· 多:有很多,布满。
· 小石:碎石,小块的石子。
· 磝:读音为 áo。这是一个专门用于描述地形地貌的形容词,特指那种布满细小碎石的山或土石山。
· 现代汉语翻译:
(一座山)如果布满了细碎的小石头,就称之为“磝”。
二、着作与作者介绍
· 《尔雅》:
· 性质与地位: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词典,也是儒家“十三经”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百科全书。“尔”是“近”的意思,“雅”是“正”的意思,合起来即指解释词义,使语言接近标准、规范。
· 内容与结构:其内容并非由一篇文章构成,而是像一部词典一样,将词语分门别类进行解释。全书共十九篇,《释山》是其中专门解释与山有关的名词、地貌特征的篇章。其他篇目还包括释天、释地、释水、释草、释木等,体系严谨。
· 成书背景:其成书并非一时一人之作,大致由战国时期的学者开始编纂,至汉代经师们增补完善而成。它是先秦时期知识体系的集大成者。
· 作者:
《尔雅》的作者已不可考,正如《汉书·艺文志》所记载,它很可能是战国至西汉初期的众多儒生、学者,为了解读经典(如《诗经》《尚书》),不断搜集、整理、增补各类名物解释而逐步形成的集体智慧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