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áo,煎焦。《后汉书·边让传》:“多汁则淡而不可食,少汁则熬则不可熟。”
《后汉书·边让传》中这段关于烹饪火候的记载,看似讲厨艺,实则蕴含深刻的政治智慧。让我们通过剖析这段文本,领略东汉士人如何借物喻政,以及其中跨越时空的处世哲学。
一、原文与注译
原文:
“多汁则淡而不可食,少汁则熬而不可熟。”
注释:
· 汁:此处指烹煮食物时所用的汤汁或水分
· 熬:指火候过大导致水分烧干,食物焦糊
· 熟:食物烹煮到可食用的状态
翻译:
“汤汁过多就会味道寡淡无法食用,汤汁过少则会烧焦而难以煮熟。”
二、人物与背景
边让(?-约公元208年),字文礼,东汉末年名士,兖州陈留人。以博学善辩、文采斐然着称于世,曾作《章华赋》流传一时。时任大将军何进闻其才名,欲征召为官却遭婉拒,后经蔡邕力荐方出任令史。
这段对话的背景颇具戏剧性。当时边让面见何进时,因身份卑微被安排坐在“帐下吏”席位。何进为试探其才学,故意以“燔爨(烹饪)”为喻询问政事。边让心领神会,当即以此烹饪之道回应,暗示治国需要把握分寸的智慧。
三、典故深意
这段对话实为东汉时期典型的“隐喻政治学”。在士人清议风盛的背景下,文人习惯借日常事物阐发政见:
· “多汁则淡” 暗指政令过宽则失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