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áo,烤干,煎干。《周礼·地官·舍人》:“共饭米熬谷。”(共:供给。)
我们来详尽解析《周礼》中这条看似简短,却蕴含深意的记载。
一、原文、注释与翻译
1. 原文
《周礼·地官·舍人》:“丧纪,共饭米、熬谷。”
2. 关键词注释
· 丧纪:指丧事的礼仪制度。“纪”即事,特指凶事。
· 共:通“供”,供给、提供。这是用户已提供的正确注释。
· 饭米:用于填入死者口中的米。这是古代“饭含”之礼的一部分。“饭”在此作动词。
· 熬谷:经过炒制或烘干的谷物。“熬”指用火烘炒,使其干燥。
· 舍人:周代官名,属地官司徒系统,掌管宫中粮米、物资的仓库以及平日的分配,在特定礼仪活动中负责提供所需物品。
3. 现代汉语翻译
(舍人的职责是:)遇到丧事时,负责供给用于“饭含”的米,以及经过烘炒的谷物。
二、着作介绍与创作背景
1. 着作介绍:《周礼》
· 性质与地位:《周礼》,原名《周官》,儒家经典“十三经”之一,是中国古代关于政治理想与官制体系的集大成之作。它通过详尽的官职设计,描绘了一套完整、系统、等级森严的国家治理蓝图。
· 内容结构:全书分为《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六篇,以天地四时配称六官,每官下辖数十种官职,详细规定了其编制、职责与协作关系,构成了一个理想化的官僚宇宙。
· 成书背景:传统说法认为为周公旦所着,但现代学界普遍认为其成书于战国时期。它融合了西周以来的政治实践与战国诸子的理想政治观念,是战国时人对完美国家制度的想象与设计。
2. 创作背景与制度语境
“共饭米熬谷”这一记载,并非描述一个具体的故事,而是一套理想化国家制度中的一个具体工作流程。
· “礼”的体现:在周代,“礼”是维系社会秩序的核心。丧礼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有着极其繁琐和严格的规定。国家设官分职,其中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保障各种礼仪,尤其是王室和贵族礼仪的顺利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