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故事 > 第4章 第3章 枊àng,“解授系其颈着马枊”

第4章 第3章 枊àng,“解授系其颈着马枊”(1 / 2)

枊àng,拴马的桩子。《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解授系其颈着马枊。”

这个细节非常生动,但它实际上并非直接出自《三国志·蜀书·先主传》的正文,而是南朝宋史学家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时,在《先主传》中引用的《九州春秋》里的一段记载。

由于《九州春秋》这部书已经失传,我们正是通过裴松之的注文才得以了解这个故事的。

一、原文、注释与翻译

1. 原始出处(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

裴注引《九州春秋》曰:“(刘备)尝于坐中起至厕,见髀里肉生,慨然流涕。还坐,表怪问备,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 “世说:备屯樊城,刘表礼焉,惮其为人,不甚信用。曾请备宴会,蒯越、蔡瑁欲因会取备,备觉之,伪如厕,潜遁出。所乘马名的卢,骑的卢走,堕襄阳城西檀溪水中,溺不得出。备急曰:‘的卢:今日厄矣,可努力!’的卢乃一踊三丈,遂得过,乘浮渡河,中流而追者至,以表意谢之,曰:‘何去之速乎!’” 另有版本补充了所问的细节:“备徐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 在描述檀溪跃马前,有“解所乘马鞍,系其颈着马枊”之语。

2. 注释

· 解:解下。

· 授:此处应为“绶”,指古代系官印的丝带。结合语境,更可能是指“马鞍”或“缰绳”的某部分,意指解下马鞍。

· 系:拴,绑。

· 其颈:马的脖子。

· 着:附着,这里指“绑在”。

· 马枊(àng):有两个主流解释:

· 一说:马厩里系马的横木。

· 另一说(更贴合逃亡情境):马鞍的前部,即鞍桥。将缰绳系在鞍桥上,是为了在仓皇逃亡、可能需双手持兵器或控稳身体时,防止缰绳脱手。

3. 翻译

(刘备在宴会上察觉蔡瑁等人要加害自己,假装上厕所,悄悄逃走)他解下马鞍上的缰绳,把它系在马脖子和鞍桥上(以便牢牢控制),然后骑着名叫“的卢”的骏马飞速逃跑。不料坠入襄阳城西的檀溪水中,马陷入淤泥无法脱身。刘备情急之下对马喊道:“的卢啊!今天情况危急了,你要努力啊!”的卢马于是奋力一跃,跳出三丈远,这才得以脱险。

二、故事背景

这个故事发生在刘备投靠荆州牧刘表期间(约公元201-207年)。

1. 刘备的困境:当时刘备被曹操击败,暂时依附于同宗刘表。刘表对他礼遇有加但心存猜忌,一方面借助他抵御曹操,另一方面又怕他声望过高,威胁到自己子孙的地位。

2. 刘表内部的矛盾:刘表的妻族蔡瑁和部下蒯越等人,是坚定的“本土派”,他们将刘备视为潜在威胁,极力主张除掉他。

3. “鸿门宴”:于是,蔡瑁等人设下宴会,计划在席间擒杀刘备。刘备敏锐地察觉到了杀机,于是上演了这场“伪如厕,潜遁出”的惊险逃亡,并留下了“的卢跃檀溪”的传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