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昂áng】,形容志行高超、气度不凡。屈原《卜居》:“宁昂昂若千里之驹乎?”
我们一起来解读屈原在《卜居》中发出的这个关于人生态度的经典叩问——“宁昂昂若千里之驹乎?”。
原文、注释与翻译
· 出处:战国·屈原《楚辞·卜居》
· 背景:《卜居》是屈原流放期间创作的一篇楚辞。所谓“卜居”,字面意思是“通过占卜选择安居之所”,但在这里,屈原并非真要占卜住处,而是借用与太卜(掌管占卜的官员)郑詹尹的对话,来抒发内心的极度矛盾和愤懑,以及对是非颠倒的现实的控诉。
原文节选:
宁昂昂若千里之驹乎?将泛泛若水中之凫乎,与波上下,偷以全吾躯乎?
注释:
· 宁……将……:表示选择关系的固定句式,意为“是宁愿……还是宁愿……”。
· 昂昂:气概轩昂、志行高洁的样子。
· 千里之驹:指日行千里的骏马。驹,少壮的骏马。
· 泛泛:同“泛泛”,漂浮、随波逐流的样子。
· 凫:野鸭。
· 与波上下:随波逐流。
· 偷:苟且。
· 全:保全。
现代汉语翻译:
(我)是宁愿气宇轩昂像那日行千里的骏马呢?还是宁愿像水中的野鸭那样漂浮不定,随波逐流,苟且偷生以保全我的性命呢?
作者与创作背景
· 屈原(约公元前340年-前278年),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伟大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联齐抗秦,却因触怒旧贵族势力而遭谗言被流放。
· 《卜居》的创作:这篇作品大致写于屈原第二次被流放之后。当时楚国的郢都被秦军攻陷,国家濒临灭亡,屈原的理想彻底破灭。在巨大的精神痛苦和现实困境中,他写下了《卜居》。文中,他向太卜郑詹尹一连提出了十几个“宁……将……”的抉择,其核心就是在高尚的坚守与卑下的妥协之间,在刚正不阿与同流合污之间,进行激烈的思想斗争。“宁昂昂若千里之驹乎?”正是这系列抉择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