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故事 > 第3章 第13章 暗àn,“龙门水尤湍急,多暗石”

第3章 第13章 暗àn,“龙门水尤湍急,多暗石”(2 / 2)

1. 龙门的地理位置与地质构造

· 宏观位置:龙门位于长江三峡中的西陵峡段。西陵峡以滩多水急着称,自古有“西陵滩如竹节稠,滩滩都是鬼见愁”的民谣。

· 微观地形:龙门段江面骤然收缩,两岸石壁陡立,形如大门,故得“龙门”之名。这种地形会产生“卡口效应”,导致水流加速,变得“湍急”。

· 地质成因:该地区属石灰岩地貌,在亿万年的地质构造运动和江水冲刷下,岩体崩塌,巨石落入江中,经年累月便形成了大量潜藏于水下的“暗石”。

2. “湍急”与“暗石”的地理意义

· 航运的险阻:在航运技术不发达的古代,“湍急”的江水使船只难以操控,而“多暗石”则意味着随时可能船毁人亡。二者结合,使龙门成为入蜀航道上的鬼门关。

· 地理分段的标志:陆游敏锐地观察到,自荆门、虎牙而上,经龙门后,“山形渐高,地势渐狭,水势亦渐涨”。这说明龙门是进入三峡核心险段的一个重要地理节点,标志着江流特性、两岸地形的显着变化。

深层寓意与哲理

陆游的记述,远不止于客观的地理描摹,更蕴含了深刻的人生感悟:

1. 前路险阻的象征

“湍急”的江水,正是陆游坎坷仕途和动荡时代的写照。而“暗石”则象征着人生道路上那些无法预料的陷阱与困难。他对龙门险境的描述,隐隐透露出对赴任途中及未来政治生涯的深深忧虑。

2. 险与美的并存

在描绘水势险恶的同时,陆游也写道“山树葱蒨,与江南无异”。这展现了其笔下险峻与秀美并存的三峡景观,也隐喻着即使在最艰难的境遇中,也依然存在着值得发现与欣赏的“风景”。

3. 行路难的人生体悟

这段文字是整个《入蜀记》,乃至陆游入蜀心境的缩影:前路充满未知的凶险,但行程已定,无法回头,只能小心翼翼地前行。这与中国古典文学中“行路难”的母题一脉相承,道尽了人在命运洪流与自然力量面前的渺小与坚韧。

现实意义与启示

1. 历史地理的变迁

由于现代三峡大坝的修建,长江上游水位大幅抬升百余米,昔日的险滩、暗石已永沉江底,“龙门水尤湍急,多暗石”的惊险场景今天已无法亲眼目睹。陆游的文字,因此成为记录三峡原始风貌的珍贵历史档案。

2. 人生哲理的映照

这段描述已成为一个经典隐喻:

· “湍急” 可以象征快速变化的社会节奏和激烈的竞争环境。

· “暗石” 可以比喻生活中隐藏的危机、职场中的陷阱或前行路上的未知挑战。

· 它提醒我们,在人生的航程中,既要有应对“湍急”流速的能力和心理准备,也要时刻保持警惕,小心水下那些看不见的“暗石”。

3. 环境与人文的思考

陆游的记述让我们反思人类与自然河流关系的变化——从昔日的敬畏、顺应与艰难征服,到今天的大规模改造与利用。这种关系变迁所带来的生态与文化影响,值得我们深思。

总而言之,陆游这十二个字的观察,不仅是一份准确的地理报告,更是一篇凝练的人生寓言。它让我们看到,一位伟大的诗人在面对自然险阻时,如何将外在的风景转化为内在的心境,并赋予其超越时代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