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故事 > 第2章 第17章 叆ài,“故可仿像其色,叆霼其形”

第2章 第17章 叆ài,“故可仿像其色,叆霼其形”(1 / 2)

叆ài,【叆霼(yi xi)】依稀,不明的样子。木华《海赋》:“故可仿像其色,叆霼其形。”(仿像:仿佛。)

我们一起来深入赏析木华《海赋》中这个极具哲学与美学深度的名句——“故可仿像其色,叆霼其形”。

这句话不仅是文学描绘的巅峰,更是中国古典美学中“言意之辨”的生动体现。

一、原文释义:在朦胧中捕捉神韵

· 原文:故可仿像其色,叆霼其形。

· 注释:

· 仿像:模拟、约略地描绘。此词精妙之处在于它承认了表现的局限性——不是精确复制,而是力求神似。

· 色:景象、色彩,指大海的外在风貌。

· 叆霼:读音为 ài xi。这个词比“叆叇”更进一层,它形容云雾、光影朦胧缭绕、若隐若现的样子,强调的是一种不确定的、变幻的动态美感。

· 形:形体、姿态,指大海内在的、变幻的形态与气势。

· 直译:所以,(我们)只能大致地模拟它的景象,朦胧地表现出它的形态。

二、美学内涵:为何要“叆霼其形”?

木华之所以采用“仿像”与“叆霼”这样的模糊化、写意化笔法,根植于深刻的艺术逻辑:

1. 对表现对象的敬畏:大海是“为广、为怪、为大”的集合体,其壮阔与幽深已超越了人类语言精确描述的极限。任何试图将其固定的文字,都将是徒劳且苍白的。因此,作者明智地承认这种局限,转而追求一种“神似”。

2. 中国古典美学的精髓——写意与神似:这与后来中国画论中的“计白当黑”“重神轻形”一脉相承。正如画山不画全貌,以云雾断之,则山势更显高远;写海不写尽相,以“叆霼”状之,则海之神魄更显浩瀚。模糊,在此处不是为了逃避,而是为了召唤读者更广阔的想象,邀请他们共同参与完成对海的意境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