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网游竞技 > 未来星空记 > 第356章 瘦金笔下

第356章 瘦金笔下(2 / 2)

接下来的几日,我便留在睿思殿,陪着赵佶练字。他每日清晨便起身,研墨铺纸,一练就是几个时辰。有时写《千字文》,笔锋流转间,“天地玄黄”如开天辟地,“宇宙洪荒”如山河破碎;有时写诗词,“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着燕脂匀注”的婉约中,藏着“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的忧思;有时写诏书,虽明知很多诏书会被蔡京等人篡改,他仍一笔一划写得认真,字里行间满是对百姓的关切。

一日,赵佶写下“靖康”二字,突然停笔,望着窗外的细雨,喃喃自语:“朕昨夜梦到金人入关,汴京被围,百姓流离失所……这‘靖康’,莫不是不祥之兆?”

我心中一紧,知道他的预感即将成真。数据仪显示,此时金军已渡过黄河,距离汴京仅百余里,而蔡京等人还在向宋徽宗隐瞒军情,谎称“金军已退,边境安定”。我忍不住说道:“陛下,臣听闻近日黄河以北多有战乱,还请陛下速召李纲等忠臣,整肃朝政,备战迎敌!”

赵佶叹了口气,将笔掷在案上:“朕何尝不想?可蔡京说,李纲等人‘危言耸听,扰乱民心’,朕若强行召他,恐引发朝堂动荡。再说,军中缺粮少饷,将士们连兵器都难以配齐,就算召来李纲,又能如何?”他走到案前,看着自己写下的“靖康”二字,突然用力将纸揉成一团,“朕不甘心!朕身为大宋天子,却护不住江山百姓,连在笔墨间坚守骨气,都显得如此可笑!”

我看着他颓废的模样,心中五味杂陈。史料中的宋徽宗,是“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的昏君,可眼前的他,有文人的清雅,有君主的忧思,更有在乱世中不肯低头的骨气。他的瘦金体,不是逃避现实的工具,而是对抗命运的武器——用笔墨作刀剑,在纸上守护着赵宋王朝最后的尊严。

“陛下的骨气,从不可笑。”我捡起那团纸,小心翼翼地展开,“就算江山不在,百姓流离,这份在笔墨间坚守的骨气,也会永远流传。千年后的人,会记得陛下的瘦金体,记得大宋的风骨,记得您曾为家国拼尽全力。”

赵佶看着我,眼中重新燃起一丝光亮。他重新拿起笔,在一张新的宣纸上写下“风骨”二字。这一次,笔锋不再凌厉如刀,反而多了几分温润,却依旧透着不屈的力量——“风”字如杨柳遇风,虽弯不折;“骨”字如青松立雪,虽寒不凋。

“你说得对,”赵佶轻声说道,“就算大宋亡了,风骨不能亡。朕的字,要让后人知道,赵宋王朝,曾有过这样的骨气。”

就在这时,殿外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太监慌张地跑进来,跪地喊道:“陛下!不好了!金军已渡过黄河,逼近汴京,蔡京大人请陛下速往亳州避难!”

赵佶手中的笔猛地掉在地上,墨汁在宣纸上晕开一片黑渍,如同一滩鲜血。他踉跄着后退一步,眼中满是震惊与绝望:“他们……他们竟然瞒了朕这么久!”

我心中一紧,量子数据仪突然发出警报——“时空锚点即将失效,返回通道开启倒计时10分钟”。我知道,自己该走了。

“陛下!”我走到赵佶面前,将量子数据仪的记录芯片取出来,递给他,“这是臣用古砚记录的陛下的字迹与气韵,若陛下能将它妥善保管,或许有一天,它能让后人看到您的骨气。”

赵佶接过芯片,看着这枚银蓝色的薄片,眼中满是疑惑。我解释道:“这物件能储存信息,千年后仍能取出。陛下只需将它藏在安全的地方,莫让它落入金人手中。”

赵佶郑重地点点头,将芯片藏进随身的玉带里:“朕知道了。青林,多谢你陪朕这些日子,让朕知道,朕的字,并非毫无意义。”他重新拿起笔,在宣纸上写下一行瘦金体:“瘦金为刃,守我宋魂”,然后将纸递给我,“这字送你,就当是朕对你的谢礼。”

我接过宣纸,指尖触到纸面,仿佛能感受到赵佶书写时的力道与温度。量子数据仪的警报声越来越急促,返回通道的光芒在我身边亮起。“陛下保重!”我高声喊道,然后被卷入了通道。

再次睁开眼时,我正躺在“宋代艺术基因解码工程”的实验室里,控制台显示“宋徽宗瘦金体模块数据补充完成”。

我打开量子数据仪,赵佶书写的每一个字、每一次呼吸、每一次情绪波动,都清晰地记录在里面。

那幅“瘦金为刃,守我宋魂”的字,被我扫描进数据库,成为了工程的核心样本。

后来,我根据在北宋的经历,重新修订了“宋徽宗瘦金体”的解读模块,加入了“瘦金体即赵宋骨气”的核心观点,还制作了“动态书法体验”环节——让观众通过量子技术,感受赵佶书写时的力道与情绪,体会瘦金体中“刀光剑影”的凌厉之美。

我还将那枚记录芯片的样式复刻出来,放在博物馆的宋徽宗展区,旁边标注着“北宋宣和六年,宋徽宗赵佶与时空访客青林的信物”。

如今,每当我走进博物馆,看到那幅复刻的“瘦金为刃,守我宋魂”,就会想起汴京的细雨,想起睿思殿里的墨香,想起赵佶提笔时眼底的光。

史料或许会给宋徽宗贴上“昏君”的标签,可他的瘦金体,却如同一把穿越千年的利剑,向世人证明:赵宋王朝的最后时刻,并非只有屈辱与投降,还有在笔墨间坚守的骨气——那是文人的风骨,是君主的尊严,是一个王朝在乱世中,用生命书写的最后的倔强。

我知道,我无法改变北宋灭亡的命运,无法让宋徽宗成为明君,无法让靖康之耻不再发生。

但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让更多人记住,宋徽宗不是只会书画的昏君,他的瘦金体不是逃避现实的产物,而是对抗命运的武器;让更多人知道,瘦金笔下的凌厉,是赵宋王朝最后的骨气,是民族血脉中永不熄灭的风骨。

就像那瘦金体的笔锋,虽历经千年风雨,依旧带着寒芒,在时光里,守护着一个王朝的尊严,也照亮着后人前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