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新伙计(1 / 2)

青林又穿越了……

\"你是哪儿来的?\"老爷子声音像砂纸磨过木头,青林这才发现自己还穿着超市买的9块9拖鞋,左脚的鞋带还断了一根。

前几次分别在康熙的猎场、乾隆的戏台子和光绪的御花园,每次都没待满俩月就被一股怪力扯回去。

但这次不一样,他看清了龙袍上的十二章纹,再瞅瞅老爷子那两道能夹死蚊子的眉毛——这是雍正,史书里那个天天批奏折到半夜的工作狂。

\"回...回皇上,我是青林。\"他赶紧往地上趴,膝盖磕得生疼,\"刚...刚在院里扫雪,不知怎的就滚进来了。\"

旁边站着个白胡子太监,尖着嗓子喊:\"大胆奴才!养心殿也是你能滚的?\"

\"李德全。\"雍正摆摆手,眼睛还在青林那破拖鞋上打转,\"给他找身衣裳,让他跟着伺候笔墨。\"

青林这才注意到,满屋子都是奏折,堆得跟小山似的,黄皮封面在烛火下泛着冷光。

后来他才知道,这些东西能把他埋三回——雍正一天就睡四个钟头,剩下的时间不是在看奏折,就是在写朱批。

头回见皇上熬夜

青林换上灰扑扑的太监服,站在旁边给雍正研墨。才过三更天,他眼皮就开始打架,可皇上手里的朱笔跟长了腿似的,在奏折上唰唰跑,半点不歇着。

\"念这个。\"雍正把一本奏折推过来,封面写着\"江南巡抚奏报灾情\"。青林清了清嗓子,刚念了两句\"臣死罪死罪\",就被打断了。

\"跳着念,捡有用的说。\"皇上头都没抬,\"别学那些酸文假醋的调调。\"

青林赶紧翻到后面,找到关键句:\"苏州府淹了十八县,要粮三十万石。\"

\"去年给的三百万石呢?\"雍正把朱笔往砚台里一戳,墨溅出来,在明黄的龙袍袖口点了个黑点儿。他好像没看见,手指在奏折上敲得哒哒响,\"李德全,把苏州府的粮仓账册拿来。\"

等老太监捧着账册回来,窗纸都泛白了。青林瞅着那些密密麻麻的数字眼晕,雍正却指着其中一行:\"三月份支了两万石,领的人是知府小舅子。那时候天旱得裂口子,他领粮喂鬼?\"

青林后脖颈子直冒凉气。以前看电视剧,总以为皇上批奏折就是写个\"知道了\",没想到连小舅子领粮这种屁事都得自己盯。

\"拟旨。\"皇上往椅背上靠了靠,眼窝底下乌泱泱一片,跟画了烟熏妆似的,\"让李卫去苏州,把那知府的乌纱帽摘了。再从湖广调粮,二十天内必须到,误了时辰砍押运官的脑袋。\"

青林趴在案头写旨,手哆嗦得跟筛糠似的。他高中历史考了个位数,现在却要写圣旨,错个字就得掉脑袋。写完偷瞄皇上,见他正盯着自己的字皱眉,吓得赶紧磕头:\"奴才没文化,写得丑。\"

雍正哼了一声:\"比八阿哥的字强点,他那字跟鸡爪刨似的。\"这话听着像夸人,青林却后脊梁发冷——八阿哥是皇上的死对头,这哪是夸,分明是拿刀子比量。

天亮时,案上的奏折少了一小半。青林数了数,朱批最长的一篇写了满满三页纸,比他高中作文还长。皇上打了个哈欠,不是张大嘴那种,是抿着嘴、眼角堆起褶子,像村口累坏了的老把式。

\"你去歇着吧。\"他挥挥手,\"早饭让小厨房给你留个窝头,看你饿得直晃。\"

青林走出养心殿,腿都麻了。墙角堆着扫起来的雪,他蹲下去掏出藏在怀里的巧克力——这是穿越前塞裤兜里的,现在成了念想。刚剥开糖纸,李德全就跟幽灵似的飘过来:\"宫里不许吃黑疙瘩。\"

\"这是...补药。\"青林赶紧塞嘴里,甜得齁嗓子,\"熬夜熬的,头晕。\"

老太监叹了口气:\"皇上熬得比你狠,就啃了半个窝头。\"

奏折里的弯弯绕

跟着皇上混了个把月,青林算摸出点门道。这位主儿不爱听戏,不爱遛鸟,就爱跟奏折较劲,有时候对着一本奏折能瞅俩时辰。

这天下午,雍正翻到山西巡抚诺敏的奏折,拍着桌子直乐:\"你瞅瞅,他说山西把国库欠款全还上了,才半年功夫。\"

青林凑过去看,字里行间全是马屁,说诺大人如何厉害,官吏如何积极。他想起以前看的电视剧,心里打鼓:\"皇上,这...是不是太快了点?\"

\"哦?\"皇上挑眉看他,\"你说说。\"

\"去年查账,山西欠了三百万两呢。\"青林挠挠头,尽量说得直白,\"半年就还清,怕不是...不是拿百姓的骨头填坑?\"

雍正没说话,盯着奏折看了半天,突然喊李德全:\"把田文镜的折子拿来。\"

田文镜是河南巡抚,出了名的杠头,跟诺敏向来不对付。他的奏折里附了几张血书,是山西百姓写的,字歪歪扭扭,可意思清楚——官吏逼着卖儿卖女还款,有个叫王二的农民,女儿卖了五两银子,官差说不够,还要拆房子。

青林看得胃里翻江倒海。他以前总觉得皇上高高在上,哪知道这些奏折里藏着这么多眼泪。

\"拟旨。\"皇上的声音听不出情绪,\"让图里琛去山西,带着血书去。告诉诺敏,朕要真银子,不要用百姓命换的假数。\"

写旨的时候,青林的手一直在抖,朱笔掉在纸上,晕开个红点,像血。他突然明白,那些堆成山的奏折,哪是纸做的,分明是一层层人命摞起来的。

半个月后,图里琛回来,跪在地上直哆嗦:\"皇上,山西...山西是造假!诺敏让各县虚报,还杀了三个告状的。\"

雍正把茶杯往地上一摔,碎片溅到青林脚边:\"把诺敏给朕捆回来!帮他撒谎的,一个都别放过!\"

那天晚上,皇上没批奏折,就坐在龙椅上发呆。青林站旁边,看见他手背上的青筋突突跳,像在使劲攥着什么。

\"青林,\"他突然开口,\"你说朕是不是太急了?\"

青林吓了一跳,赶紧跪下:\"皇上没错!是他们骗您!\"

\"朕要是不逼那么紧...\"皇上叹了口气,\"国库空得能跑老鼠,康熙爷晚年睁只眼闭只眼,可那些银子都是百姓的税啊。不追回来,将来发洪水、闹旱灾,拿什么救?\"

青林没话说了。他以前总听人说雍正狠,杀兄弟,抄大臣家,现在才知道,他手里的刀,一半对着别人,一半对着自己。

后半夜,青林困得点头,恍惚间感觉有东西塞手里。睁眼一看,是块杏仁酥,还带着点温度。

\"吃吧。\"皇上的声音软了点,\"你年轻,熬不住。\"

那酥饼甜得发腻,青林却吃得鼻子发酸。

水里的粮船

入夏以后,南方天天下雨,奏折堆得比以前更高了。雍正的脾气也跟着变糟,动不动就摔笔,李德全每天都让小太监多备几支。

这天傍晚,湖北巡抚的折子到了,说长江决堤,荆州城淹了一半,粮仓也泡汤了,百姓都爬房顶上等着救命。

\"传旨!\"皇上把奏折拍得啪啪响,\"让岳钟琪调五千兵去救灾,再从四川调粮三十万石,走水路,十天内必须到荆州!\"

青林拟完旨,见皇上还盯着地图看,忍不住多嘴:\"皇上,江里水大,粮船怕是...\"

\"怕什么?\"皇上转过头,眼睛里全是红血丝,\"百姓在水里泡着,多等一天就多死一批!告诉押船的,误了时辰,朕砍他脑袋!\"

接下来的十天,青林没敢回值房,就守在养心殿。每天早上第一份奏折都是问粮船到哪了,可消息总让人揪心——船在三峡撞坏了两艘,又在宜昌被漩涡卷走一艘。

到第九天,湖北的折子说城里开始饿死人了,还有人抢粮,被官兵打死十几个。

\"废物!都是废物!\"皇上把案上的东西全扫地上,砚台摔得粉碎,墨汁溅了他一身,\"调点粮都调不利索,养他们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