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杏林客(1 / 2)

穿越者青林睁开眼时,鼻尖萦绕的不是消毒水的清冽,而是草木混合着泥土的微腥。

他猛地坐起身,发现自己正躺在一片枯黄的茅草堆上,身上盖着件粗麻布短褂,针脚歪歪扭扭,磨得脖颈发痒。

眼前是座低矮的土坯房,墙皮斑驳处露出底下的黄土,几束阳光从屋顶的破洞斜射进来,在地上投下晃动的光斑。

不远处传来孩童的啼哭声,夹杂着妇人低低的啜泣,还有人用一种带着古怪口音的方言急声交谈——那口音既熟悉又陌生,像是某种古老的汉语发音。

“这是哪儿?”青林揉着发胀的太阳穴,记忆停留在实验室里那台突然失控的粒子对撞机上。

刺眼的白光吞噬一切前,他正盯着屏幕上紊乱的数据,耳边是同事惊慌的叫喊……难道又穿越了?

他挣扎着起身,腿肚子还有些发软。

走到土坯房门口,眼前的景象让他倒吸一口凉气:这是个依山而建的村落,土屋错落有致,炊烟袅袅升起,几个穿着粗布衣裳的村民正扛着锄头往村外走,远处田埂上还有人赶着牛犁地。

没有高楼大厦,没有汽车鸣笛,甚至连像样的路都没有,只有坑坑洼洼的黄土小径。

“这位小哥,你醒了?”一个苍老的声音在身后响起。

青林回头,见是个穿着灰色长衫的老者,须发半白,脸上布满皱纹,却有着一双异常明亮的眼睛,正带着温和的笑意看着他。

老者身后跟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背着个竹编药篓,里面装着些不知名的草药,叶片上还沾着露水。

“您是?”青林试探着开口,惊讶地发现自己说的竟然是和村民们相似的方言,只是稍微带了点生硬。

“老夫华佗,字元化。”老者拱手道,“昨日在山脚下发现小哥晕倒在地,便让徒儿樊阿把你背了回来。看小哥衣着打扮,不像是本地人士啊。”

“华……华佗?”青林如遭雷击,大脑瞬间一片空白。

他知道华佗,中学历史课本里写着,东汉末年着名的医学家,发明了麻沸散,擅长外科手术,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可课本里的人物,怎么会活生生地站在自己面前?

“小哥认识老夫?”华佗挑眉,眼中闪过一丝诧异。他虽在沛国一带有些名气,但还没到无人不知的地步。

“久仰大名,久仰大名!”青林连忙拱手,心脏砰砰直跳。他穿越到了东汉末年,还被华佗救了?这简直比中了彩票还离奇。

作为一名医学院的研究生,他对这位古代的外科先驱充满了崇敬,那些关于华佗的传说,此刻竟有了变成现实的可能。

“小哥不必多礼。”华佗摆了摆手,“看你面色尚有虚浮,想必是受了惊吓。先随老夫进屋歇歇,喝碗草药暖暖身子。”

青林跟着华佗走进土屋,里面陈设简单,一张木板床,一张矮桌,几条长凳,墙角堆着不少晒干的草药,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药香。樊阿已经熟练地生起了火,在陶罐里添了水,将几味草药放进去熬煮,火苗舔着罐底,发出噼啪的轻响。

“元化先生,村里的张屠户家出事了!”一个村民慌慌张张地跑进来,脸色煞白,“他媳妇生娃,生了一天一夜都没生下来,现在人都快不行了!”

华佗脸色一凛,立刻站起身:“樊阿,带上药箱,随我去看看!”

“先生,我也去看看行吗?”青林脱口而出。他学的是临床医学,对外科手术尤其感兴趣,华佗的外科手术传说,他自然耳熟能详。现在有机会亲眼见证,他无论如何也不想错过。

华佗看了他一眼,见他眼神恳切,不像是胡闹,便点了点头:“也好,不过到了那里,不可随意喧哗。”

三人跟着村民快步赶往张屠户家。还没进门,就听到屋里传来女人撕心裂肺的哭喊,夹杂着婴儿微弱的啼叫,还有稳婆焦急的声音。院子里已经围了不少村民,个个神色凝重,交头接耳。

“这都一天一夜了,怕是凶多吉少啊……”

“张屠户媳妇身子本就弱,怀的又是双胎,哪经得起这么折腾?”

“但愿华先生能有办法……”

华佗拨开人群走进屋,青林紧随其后。屋里光线昏暗,弥漫着一股血腥味。土炕上,一个产妇面色惨白,嘴唇干裂,浑身被汗水浸透,气若游丝,肚子却依旧高高隆起。一个稳婆满头大汗地搓着手,见华佗进来,像是看到了救星:“华先生,您可来了!这胎位不正,两个娃娃都卡着,我实在没办法了!”

华佗上前,先给产妇把了脉,又翻看她的眼睑,眉头越皱越紧:“脉象微弱,气息奄奄,再拖下去,母子三人都难保全。”

“先生,那可怎么办啊?”一个中年汉子急得直跺脚,想必就是张屠户。

华佗沉思片刻,抬头对樊阿说:“取麻沸散来,再准备手术刀、针线、烈酒、干净的布巾。”

青林心里一惊:麻沸散?手术刀?难道华佗要做剖腹产手术?在两千多年前的条件下?这简直是天方夜谭!他下意识地打量四周,没有无菌手术室,没有无影灯,甚至连最基本的消毒设备都没有,只有一把看起来锈迹斑斑的铜制小刀,和一块不知道用什么洗过的布巾。

樊阿很快把东西准备好。华佗将麻沸散用酒调和,撬开产妇的嘴灌了进去,又让人用烈酒擦拭手术刀和针线,自己则用布巾仔细擦了擦手。他的动作沉稳娴熟,丝毫不见慌乱,仿佛只是在做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

“都出去,留下樊阿和这位小哥帮忙。”华佗沉声说道。

村民们虽然好奇,但也知道规矩,纷纷退出了屋子,只留下张屠户在门口焦急地踱步。

青林紧张得手心冒汗。他知道,剖腹产手术在现代虽然常见,但也属于大手术,需要严格的无菌环境和专业的医疗设备,稍有不慎就会引发感染、大出血等并发症。而在现在这种条件下,风险更是难以想象。

“小哥,帮我按住她的肩膀。”华佗吩咐道。

青林连忙上前,按住产妇的肩膀。麻沸散渐渐起了作用,产妇的哭喊声越来越弱,最后陷入了昏迷。华佗深吸一口气,拿起手术刀,在产妇的下腹部划开一道整齐的口子。

鲜血瞬间涌了出来,青林看得心头一紧。华佗却面不改色,用布巾擦去血迹,小心翼翼地分开腹腔组织,寻找胎儿的位置。他的手指灵活而稳定,每一个动作都精准到位,仿佛对人体的结构了如指掌。

“找到了。”华佗低声道,手指探入子宫,轻轻将一个胎儿的头部托了出来。随着他的用力,一个浑身青紫的男婴被抱了出来,哭声微弱得像只小猫。

“樊阿,清理口鼻,拍打脚心。”华佗一边说着,一边继续在产妇腹中寻找另一个胎儿。

樊阿连忙接过婴儿,按照华佗的吩咐操作。很快,婴儿的哭声变得响亮起来。

就在这时,产妇的伤口处突然涌出大量鲜血,速度快得惊人。

“不好,大出血!”青林脱口而出,现代医学知识告诉他,这是剖腹产最危险的并发症之一。

华佗脸色微变,但手上的动作丝毫没有停顿。他迅速找到出血点,用针线熟练地结扎血管,动作快如闪电。青林注意到,他用的针线是用动物的肠衣制成的,经过烈酒浸泡后,韧性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