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记得我?”他哽咽着问,声音颤抖得不成样子,“他们没有忘记楚国?”
“没有。”青林的眼眶也有些发热,“两千多年来,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会来到江边,纪念您,纪念楚国的不屈。您的诗,被写进课本,被万人传颂。您说的‘上下而求索’,成了后世无数人追求真理的座右铭。”
光幕闪烁了几下,突然熄灭。时空信标的光芒彻底黯淡下去,嵌在皮肤里的金属片变得冰凉,像是一块普通的废铁。
屈原站在江边,久久没有说话。江风吹乱了他的白发,白色的衣袍贴在身上,勾勒出单薄的轮廓。过了很久,他才缓缓转过身,眼神里的绝望已经被某种东西取代,那是一种混杂着释然和欣慰的光芒。
“原来……老夫的求索,并非徒劳。”他看向青林,深深地作了一揖,“多谢足下,让老夫得见未来。”
青林连忙扶住他:“先生不必多礼。”
“只是,足下这般人物,为何会出现在此?”屈原的目光再次变得锐利,“你那‘护身符’,绝非人间之物。”
青林犹豫了一下,决定说出部分真相:“我来自两千多年后,是为了……观察历史。但我没想到会来到这里,遇到先生。”
屈原笑了笑:“观察历史?老夫的一生,不过是历史长河里的一粒尘埃。倒是足下,来自未来,可知秦之后,天下如何?”
“秦统一六国,但二世而亡。”青林尽量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后来刘邦建立汉朝,延续四百余年。再后来,朝代更迭,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中华文明从未断绝。”
“从未断绝……”屈原重复着这四个字,眼中闪过一丝向往,“好,好啊……”
他突然剧烈地咳嗽起来,咳得弯下了腰。青林这才注意到,他的脸色异常苍白,嘴唇干裂,像是多日未曾好好进食。
“先生,您还好吗?”
“无妨。”屈原摆了摆手,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小的陶罐,倒出几颗干瘪的野果,“老夫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只是今日得见未来,突然觉得,或许不该就这么沉江。”
青林的心脏猛地一跳:“先生的意思是……”
“老夫想再看看。”屈原望着远处的山峦,“看看这破碎的山河,是否真的能重归安宁。看看楚人的血脉,是否真的能延续下去。”他看向青林,“足下若不嫌弃,可否与老夫同行?”
青林愣住了。改变历史了?他的干预,竟然让屈原放弃了投江?恐慌瞬间攫住了他——历史节点的改变,会不会引发时空悖论?他的未来,他的家人,他的实验室,会不会就此消失?
“时空信标已失效,无法确认时空稳定性。”神经接口的提示音带着最后的电流杂音,彻底沉寂下去。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十几个骑着马的士兵冲破芦苇丛,为首的是个穿着黑色铠甲的将领,看到屈原,立刻翻身下马,跪倒在地:“大夫!末将找您好苦!”
屈原皱眉:“是你?郢都已破,你不在前线抵抗,来找老夫做什么?”
“大王已经迁都陈城,命末将前来护送大夫前往!”将领抬起头,脸上满是急切,“秦军正在搜捕楚国旧臣,大夫留在此地太过危险!”
屈原看着将领,又看向青林,突然笑了:“看来,天不绝老夫。”
青林看着眼前的情景,突然明白了什么。或许他并没有改变历史,只是在历史的褶皱里,找到了另一种可能。屈原投江的传说,或许只是后人对他命运的一种悲情想象,而真实的他,选择了另一条路——一条更艰难,却也更符合“上下而求索”的路。
“走吧。”屈原拄着竹杖,率先迈步,“去陈城,看看还能为楚国做些什么。”
青林跟在他身后,踩在泥泞的江岸上,突然觉得脚下的土地变得坚实起来。没有了时空信标的指引,他不知道该如何回去,但他并不恐慌。他想起实验室的墙上挂着的标语:“宇宙的本质是运动,文明的本质是延续。”
或许,他来到这里,不只是为了观察历史,更是为了见证一种精神的力量。这种力量,穿越千年,依然能点燃人心头的火焰。
走了大约半个时辰,他们来到一处渡口。将领早已备好了船,是一艘稍大些的木船,船上堆着一些粮草和兵器。青林帮忙搬东西时,不小心碰掉了一个麻布包裹,里面滚出几卷竹简。
他捡起一卷,上面用篆书刻着“离骚”二字。
屈原走过来,拿起竹简,轻轻抚摸着上面的文字:“这是老夫近年所作,本想就此焚毁,如今看来,或许还有留存的必要。”
青林看着他眼中重新燃起的光芒,突然想起自己的背包里还有一样东西。他翻出一个小小的防水笔记本和一支钢笔——这是他出发前随手放进去的。
“先生,这个或许比竹简好用。”他将笔记本递过去,“书写方便,也不易损坏。”
屈原好奇地接过笔记本,翻开封面,又拿起钢笔,在纸上划了一下。黑色的墨迹瞬间晕开,比毛笔更流畅,比刀刻更省力。
“此乃神物!”他惊叹道,“若能普及,天下文章皆可传之久远。”
青林笑了笑:“这在我们那里,只是寻常之物。”
船缓缓驶离岸边,青林站在船头,望着越来越远的汨罗江。他不知道自己能否回去,也不知道这个小小的改变会带来怎样的未来。但他知道,至少此刻,历史在以另一种方式流淌,而他有幸成为其中的一部分。
屈原坐在船尾,借着天光,用钢笔在笔记本上奋笔疾书。他的姿态专注而虔诚,像是在书写一个新的时代。青林看着他的背影,突然觉得,所谓的科幻,所谓的穿越,最终都要回归到人的本身——对真理的求索,对家国的热爱,对文明的守护。
这些东西,才是跨越时空的永恒坐标。
船行至江心时,屈原突然放下笔,对青林说:“足下来自未来,可知后世如何评价老夫?”
青林想了想,说道:“他们说,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您的诗里,有对家国的赤诚,有对真理的执着,有对人性的洞察。千百年后,依然有人为您落泪,为您感动。”
屈原沉默了很久,然后放声大笑,笑声在江面上回荡,惊起一群白鹭。
“足矣,足矣!”他举起笔记本,对着天空喊道,“吾将上下而求索——此言不虚!”
青林望着远处的天际线,那里,一轮残阳正挣扎着从云层里探出头,给浑浊的江面镀上了一层金红的光晕。
他知道,无论未来如何,此刻的光芒,已经永远刻在了时空的坐标里。而他的旅程,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