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废弃山谷获得少量补给后,队伍继续向黑风岭方向行进。两天后,他们进入一片地势相对平缓的丘陵地带。根据地图标记,前方有一处名为“石滩村”的废弃村落,是当日计划的中途休息点。
接近午时,斥候赵干提前返回报告:“将军,石滩村到了。村子不大,十几间石屋,大半坍塌。村口有井,但已干涸。周围很安静,没发现人迹或动物。”
陈强下令队伍在村外一片小树林边缘暂停。他仔细观察前方的村落。村子坐落在丘陵间的洼地,一条干涸的河床从村旁穿过。石屋分布零散,视野受到一定阻挡。过于安静的环境让他心生警惕。
“赵干,带人再仔细侦查一遍,重点查看屋内和村后山坡。孙立,中队戒备,弓弩上弦。王琰,后队看好驮马,准备随时后撤。”陈强下达指令。长途奔袭的经验告诉他,这种地方适合设伏。
赵干带斥候再次潜入村庄,逐屋排查。陈强则运转地脉感应,试图感知周围的能量流动。他察觉到村子中央区域的地脉有些微不自然的滞涩感,像是被什么力量短暂干扰过。
不久,村内传来一声短促的鸟鸣信号,是赵干发出的警示。紧接着,一支响箭从村中最大的石屋屋顶射出,发出尖啸。
“有埋伏!退!”陈强大吼。
几乎在信号发出的同时,异变陡生。
村内几间看似坍塌的石屋后,突然站起数十名弓箭手,向停在村外的队伍抛射箭雨。同时,村两侧的土坡后也冒出伏兵,手持刀盾,嚎叫着冲杀下来,试图切断队伍退路。
“盾阵!圆形防御!”孙立反应极快,指挥中队迅速收缩,举盾成圆,将驮马和人员护在中间。箭矢叮叮当当打在盾牌上。
陈强迅速判断形势。伏兵约七八十人,装备混杂,但行动统一,显然是早有预谋。对方占据了有利地形,己方被压制在村外开阔地。
“不能困守此地。”陈强对孙立说,“你带中队顶住正面压力,缓缓向右侧那片乱石岗移动,那里有掩体。赵干他们在村里被缠住了,需要接应。”
他又对王琰下令:“你带后队,用弓弩压制左侧坡上的敌人,延缓他们冲锋的速度。我带一队人,从侧面绕过去,冲击村内伏兵的侧翼,接应赵干他们出来。”
命令迅速执行。孙立指挥盾阵边防御边向右侧移动。王琰的后队弓弩手向左侧坡地猛烈射击,冲下的伏兵被暂时阻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