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海王归来,千亿谢礼碾碎背叛 > 第142章 当“千机”遇上“非遗”

第142章 当“千机”遇上“非遗”(1 / 2)

就在安第斯山脉深处的“听雨阁”基地为了破解“灯塔”数据包而全力搭建“银河系网吧”(老鬼执意要这么称呼那个生物能源并行计算矩阵)时,远在震海总部,一场关于技术应用路线的微妙分歧,正悄然浮出水面。

陈远的办公室内,气氛并不像往常那般只有沉稳与决断,反而多了一丝罕见的、基于理念差异的凝重。苏晚晴坐在他对面,秀眉微蹙,手中拿着一份刚刚送来的、关于“千机”自适应材料在古建筑修复领域取得突破性成功的详细报告。她今天穿着一身淡雅的天青色套装,颈间系着一条印有水墨竹叶纹的丝巾,显得既干练又颇具东方韵味。

“陈远,你看,‘千机’材料在西南那座千年古塔的修复案例,效果远超预期!不仅完美保留了古韵,其自适应特性甚至能更好地保护本体结构。现在不仅仅是国内,国际古迹保护组织也发来了合作意向!”苏晚晴的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我们可以借此将‘千机’材料推向更广阔的应用市场,不仅是古建修复,还有高端医疗器械、精密仪器防护……伊莎贝拉那边已经收到了好几份来自欧洲的合作询价函,她认为应该抓住时机,快速推进商业化!”

她将报告推向陈远,眼神灼灼。作为集团的商业掌舵人,她敏锐地嗅到了这其中蕴含的巨大商机和品牌价值提升空间。

陈远没有立刻回答。他靠在椅背上,指尖轻轻敲打着光滑的桌面。他今天穿着一件深灰色的立领衬衫,神色平静,但眼底深处却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慎。窗外城市的喧嚣被厚重的玻璃隔绝,只剩下室内空调轻微的送风声。

“晚晴,”陈远终于开口,声音平稳,“‘千机’材料的成功,我当然乐见。它的潜力毋庸置疑。但是,你是否考虑过,过早、过快地将其投入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可能带来的风险?”

他站起身,走到那面巨大的电子态势图前,图上除了闪烁的“深空伙伴”节点和安第斯基地的标志,还隐约有一些代表不同技术应用领域的、亮度各异的光点。

“‘千机’材料,本质上是从‘守望者’遗产技术中消化、衍生出来的产物。它涉及的物质重组和能量场自适应原理,远远超出了当前地球科技的理解范畴。”陈远转过身,目光锐利地看向苏晚晴,“如果我们不能完全掌控其所有的物理特性和潜在的长周期影响,就盲目推向市场,哪怕只是万分之一的不可控风险,都可能引发难以预料的后果。想想‘青帝’能源在不同环境下的‘水土不服’,如果不是老鬼歪打正着,后果不堪设想。”

苏晚晴争辩道:“我们可以设定严格的应用范围和安全标准!先从古建筑修复这种低风险、高社会效益的领域开始,限量、可控地试点!这本身就是一种最稳妥的探索和验证!而且,我们现在正面临诺德斯特姆在官方层面的掣肘,迫切需要更多的正面案例和盟友来破局!‘千机’在古建修复上的成功,就是一把打破僵局的利剑!”

陈远摇了摇头:“我理解你的想法,也认同需要破局。但技术,尤其是超越时代的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挥舞得太快,可能伤及自身。我主张的‘谨慎可控’,不是保守,而是责任。我们需要更多的基础研究,更完整的安全评估模型。”

就在这时,陈远的内部通讯器响起,传来了伊莎贝拉的声音,显然她也在远程参与这次讨论。

“陈,苏,我必须说,我倾向于苏的看法。”伊莎贝拉的声音透过扬声器传来,带着她特有的、混合着优雅与强势的腔调,“商场如战场,时机稍纵即逝。诺德斯特姆不会给我们慢慢做安全评估的时间。我们需要用实实在在的成果和影响力,来回击他们的污名化,并吸引更多摇摆不定的盟友。将‘千机’材料有限度地应用于古建修复这类具有极高人文价值和公众好感度的领域,风险极低,而收益——无论是商业品牌还是政治筹码——都极其可观。”

她顿了顿,语气稍微放缓:“陈,我理解你的谨慎。但有时候,过度的谨慎会错失奠定胜局的机会。罗斯柴尔德家族数百年的经验告诉我们,掌控风险的关键,不在于完全规避,而在于精确的计算和快速的应变。”

陈远沉默了片刻。苏晚晴基于商业扩张和现实破局的需求,伊莎贝拉基于资本运作和战略博弈的考量,都有其充分的道理。而他,则必须为整个团队、乃至更广泛的范围,承担起对未知技术可能带来的、长远影响的责任。

这种理念上的差异,是他们这个核心联盟成立以来,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摆在台面上。

办公室内的气氛有些凝滞。

最终,陈远缓缓吐出一口气,做出了决策。

“好吧。”他看着苏晚晴和通讯器(代表伊莎贝拉),“我同意进行限量、可控的试点应用。但是,有几个前提条件。”

苏晚晴眼睛一亮,立刻坐直了身体:“你说。”

“第一,试点范围严格限定在具有重大文化价值、且修复需求迫切的非承重结构古建筑上,由我们派出最顶尖的技术团队全程监督指导,确保万无一失。”

“第二,所有应用数据,包括材料性能变化、环境交互影响等,必须全程记录,建立独立的数据库,用于后续分析和模型完善。这比商业利润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