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大唐烧烤王 > 第14章 书生胆浅试一串

第14章 书生胆浅试一串(1 / 2)

沈清言正式成了林天烤摊的“账房先生”。

这个称呼多少有些名不副实,毕竟一个街边小摊,每日银钱往来虽不算少,但却简单明了,远不到需要专设账房的地步。林天看中的,是沈清言那颗细致缜密的头脑和识文断字的能耐。

沈清言倒是极为认真地对待这份“工契”。他第二日一早便来到摊位,依旧是那身洗得发白的青衫,却带来了自己的笔墨和一本崭新的账簿。他并未急於插手生意,而是先静静观察了林天整个上午的流程,从生火备料,到接待售卖,再到收钱找零。

午後客流稍歇,他便将林天请到一旁,神色郑重地开始“履职”。

“林掌柜,”他翻开账簿,上面已经用工整的小楷记录了上午几笔较大的收支,“小生观您经营,生意虽红火,却似有几处可斟酌之处。”

“哦?沈先生但说无妨。”林天正为日益繁琐的事务头疼,闻言精神一振。

“其一,采买之权宜收归己手。”沈清言条理清晰地道,“您每日委托不同乡农采买肉蔬,价无定数,质亦参差,易为人所乘。应择一二诚信可靠者,定时定量,议定长期优价,既可保食材稳妥,亦能节省开销。此谓‘源头清则流自洁’。”

林天连连点头,这正是现代供应链管理的朴素思想。

“其二,银钱收支当日清。”沈清言继续道,“小生观您忙时,铜钱随收随弃於筐中,杂乱无章,极易错漏,亦不安全。当备三匣,一收整银,一收铜钱,一备找零。每售一物,即刻分类投入,日终清点,账物核对,则弊端难生。”

“其三,亦是当务之急,”沈清言压低声音,手指轻轻点在记录香料支出的那一栏,眉头微蹙,“此‘枯茗’之耗,所费太巨!价比黄金,却为消耗之主项。长此以往,恐利润尽为其所噬,如沙上筑塔,根基不稳啊!”

这话正中林天最大的心病。他苦笑道:“先生所言极是。但此物乃味道根本,无它,则烤串与他人无异,生意立颓。如今来源不稳,价格腾贵,我亦寝食难安。”

沈清言沉吟片刻,眼中闪过智慧的光芒:“既如此,则需双管齐下。一则,开源。全力寻求稳定货源,或如您先前所虑,尝试自行栽种。二则,节流。改良配方,或寻求部分替代之物,哪怕能减省一二成用量,日积月累,亦为可观之数。此事,小生或可试为掌柜参详。”

林天大喜:“先生肯帮忙钻研配方,那是再好不过!”

自此,沈清言便正式融入了这个烟火气十足的烤摊。他虽不动手烤制,却总在不妨碍生意时,拿着他的小本子,在一旁观察记录火候、撒料时机、客人偏好,甚至不同天气下香气的挥发情况。

他时而会提出一些在林天看来颇为“书生气”却又很有意思的建议。 “林掌柜,小生观茱萸之辣与枯茗之香,似相辅相成,然茱萸後味之苦,仍略有拖累。可否尝试将茱萸文火轻炒,激其辛香,抑其苦涩?” “今日东风略潮,香气沉降,撒料或可较平日稍早片刻,令其与肉脂融合更充份?” “小生注意到,孩童与妇人多畏惧直接辛辣,是否可将部分肉串减茱萸,略增小茴香与糖蜜,另辟一味,以广招徕?”

林天从善如流,择其可行者试之,效果往往出人意料的好。尤其是炒制茱萸和开发微甜口味这两项,果然吸引了一批新的顾客。

更让林天省心的是银钱账目。沈清言心思极细,账目做得清清楚楚,分文不差。他还主动担起了与醉仙楼青禾对接、与供应商书面议价等文书工作,让林天能彻底从杂事中解脱出来,专注於烤制技术和食材把控。

有了沈清言这个得力助手,林天顿觉轻松许多,效率反而更高了。他心中暗自庆幸,这真是捡到宝了。

然而,沈清言的到来,也引起了各方的注意和不同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