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尔,江南区,Ex会展中心。巨大的星际大厅内,镁光灯如同永不停歇的闪电,将整个空间映照得如同白昼。
红毯从入口一直铺到主席台,两侧挤满了来自南韩乃至亚洲各大媒体的记者,长枪短炮严阵以待,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了兴奋、期待与审视的紧张感。
今天,是昊天影业年度巨制《釜山行》的宣传发布会。巨大的背景板上,是影片阴郁而充满张力的主视觉海报——一列高速列车在血色黄昏下疾驰,车窗内是模糊而惊恐的人影。
导演延尚昊略显紧张地坐在主席台一侧,他此前以独立动画电影闻名,首次执导如此大规模的商业制作,压力巨大。
主演阵容依次亮相:孙艺珍一袭简约的白色西装套裙,优雅从容;宋康昊穿着休闲西装,面带标志性的憨厚笑容;马东锡、崔宇植、安昭熙等也悉数到场。
每一声名字的报出,都引来台下热烈的掌声和快门声的狂潮。这个组合,堪称梦幻。
然而,当昊天集团会长刘天昊最后登场时,现场的气氛达到了顶点。
他穿着一身剪裁极佳的深蓝色西装,没有系领带,衬衫领口微敞,步伐沉稳,脸上带着淡淡的、自信的笑容。
他没有坐在导演或演员中间,而是独自坐在了主席台最右侧的一个位置,但这个位置却仿佛是整个会场的焦点。
他的出现,象征着这部影片背后最强大的资本和意志。
发布会按照流程顺利进行。
制片人介绍项目缘起和宏大愿景,导演阐述创作理念和风格追求,主演们分享对角色的理解和期待。一切都显得专业、有序,充满希望。
一直到自由提问环节。
一位来自《朝鲜日报》资深文化版的记者,推了推眼镜,拿起话筒,问题尖锐而直接:
“请问延尚昊导演,您之前的主要作品是动画片,虽然口碑很好,但首次驾驭如此高投资、大场面的真人商业大片,尤其还是丧尸灾难这种对导演掌控力要求极高的类型,您是否有足够的信心?
外界有评论认为,昊天集团选择您,是一次非常大胆甚至冒险的决定。”
问题一出,现场瞬间安静下来,所有目光聚焦在延尚昊身上。导演的脸微微泛红,有些局促,他努力组织语言:“这个……我认为动画和真人电影在叙事核心上是相通的……我会竭尽全力,与优秀的团队合作……”
这时,另一位以犀利着称的影评人出身的记者,直接将矛头转向了刘天昊:“刘会长,我们注意到,《釜山行》的主演阵容虽然强大,但似乎更偏向于‘明星效应’。
众所周知,严肃的灾难题材和深刻的人性探讨,需要演员极其内敛和扎实的表演功力。
我们是否可以将此理解为,昊天影业在艺术追求和商业保险之间,更倾向于后者?甚至有传闻说,某些角色的选定,并非完全出于导演的艺术判断?”
这个问题更加露骨,几乎是在暗示选角存在资本干预,质疑影片的艺术纯粹性。孙艺珍和宋康昊的脸色都微微沉了下来。现场响起一阵窃窃私语。
突然,一个洪亮而带着些许傲气的声音从记者席后排响起,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发言者是一位头发花白、戴着黑框眼镜、气质严肃的老者,不少人认出他正是南韩影坛的泰山北斗之一,以作者风格强烈、作品享誉国际的大导演朴赞郁。
他并非受邀媒体,但他的出现本身就是一个信号。
“我也想问刘会长一个问题。”朴赞郁导演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近年来,资本市场对电影行业的介入越来越深,这带来了资金,也带来了……浮躁。
一些年轻的资本方,热衷于追逐热点,堆砌明星,制造噱头,却往往忽略了电影最根本的东西——对人性深刻的洞察和独特的作者表达。
我很好奇,昊天集团投资《釜山行》,除了商业回报的预期之外,究竟想为南韩电影留下什么样的艺术遗产?还是说,这仅仅又是一次资本的游戏?”
这番话,如同一记重锤,砸在发布会现场。
朴赞郁的地位和影响力,让他的质疑充满了权威性和杀伤力。他代表的,是传统电影圈对新兴资本力量的审视、警惕,甚至是一丝不屑。
现场气氛瞬间降至冰点,连呼吸声都清晰可闻。所有镜头都对准了刘天昊,等待他的回应。
延尚昊导演额头渗出了细汗,孙艺珍担忧地看向刘天昊。然而,处于风暴中心的刘天昊,脸上却没有任何波澜。他甚至轻轻笑了一下,那笑容淡然,却带着一种洞悉一切的从容。
他调整了一上,语气不卑不亢,清晰而有力:
“首先,感谢朴赞郁导演的关注和提问。您的作品,如《老男孩》、《小姐》,一直是我个人非常欣赏的艺术典范,您对电影语言的探索和对人性的挖掘,是南韩电影的骄傲。”
刘天昊先给予充分的尊重,随即话锋一转:
“关于资本与艺术的关系,我认为并非对立,而是相辅相成。资本是土壤,可以让种子更好地生长,但最终能开出什么样的花,结出什么样的果,取决于种子本身,以及园丁的技艺。”
他的目光看向延尚昊和孙艺珍等人,“我相信延尚昊导演独特的视觉想象力和对黑暗现实的洞察力,相信孙艺珍小姐、宋康昊前辈等每一位演员的专业精神和艺术追求。
昊天集团要做的,是提供最肥沃的土壤和最专业的支持,清除不必要的障碍,让他们能够心无旁骛地去创作,去绽放。”
他顿了顿,声音提高了几分,带着不容置疑的自信:
“至于《釜山行》究竟想留下什么?现在下结论为时过早。电影是遗憾的艺术,也是用作品说话的艺术。我们在这里说一千道一万,不如最终呈现在银幕上的那一百二十分钟有说服力。
我不敢保证《釜山行》一定能成为经典,但我可以保证,我们投入的是百分之百的诚意和敬畏,目标是做出一部对得起观众、对得起我们自己职业良心的作品。
它会有商业的外壳,但内核,一定是关于人、关于希望、关于在绝境中的人性光辉。这一点,时间会检验,观众会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