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尔,龙山区,汉南洞。一片俯瞰汉江的静谧高级住宅区,与江南区的繁华喧嚣仅一江之隔,却仿佛是两个世界。夜幕低垂,几颗疏星点缀在天鹅绒般的夜空,江面上游轮的灯火如同流动的钻石。
孙艺珍的私人公寓,位于一栋安保极其严密的玻璃幕墙塔楼顶层。与她在银幕上光芒四射的形象不同,她的家装饰得极简而富有艺术气息。
大面积的原木色和白色基调,点缀着几件颇具分量的现代艺术品,巨大的落地窗外是毫无遮挡的汉江全景和城市夜景,室内灯光柔和,空气中飘浮着淡淡的檀香和书卷气。
这里是她卸下所有光环、回归自我的隐秘港湾,极少邀请外人进入。
今晚,这里是例外。
客厅的开放式厨房中岛旁,孙艺珍正专注地摆弄着一套精致的紫砂茶具。
她穿着一身柔软的浅灰色羊绒家居服,长发松松地挽成一个髻,几缕发丝垂在颈侧,素颜的脸在温暖的灯光下显得格外柔和宁静。
与平日里镜头前那个优雅得体的影后不同,此刻的她,更像一个沉浸在个人爱好中的邻家女子,带着一种不设防的温柔。
刘天昊坐在对面的高脚椅上,姿态放松,手中端着一杯刚沏好的普洱茶。他同样穿着舒适的衣服,卸下了商场上运筹帷幄的锋芒,目光平静地欣赏着孙艺珍行云流水般的泡茶动作。
下午在片场发生的那场风波,仿佛已是遥远的插曲。此刻的宁静,是暴风雨后特有的安详,也拉近了两人心与心之间的距离。
“今天……真的非常感谢您,刘会长。”孙艺珍将一杯澄澈红亮的茶汤轻轻推到他面前,声音轻柔,带着真挚的感激,“如果不是您及时出现,剧组真不知道会乱成什么样子。”
回想起那几个地痞嚣张的嘴脸和当时无助的气氛,她仍心有余悸。
“叫我天昊就好,艺珍。”刘天昊接过茶杯,指尖不经意地触碰到她的,带来一丝微暖的触感。他没有居功,语气平淡却有力,“保护合作者的权益,是分内之事。何况,那种渣滓,也不该玷污艺术创作的环境。”
他轻啜一口茶,赞道:“味道很好,艺珍你的技术不错。”
这句自然而亲切的称呼和随口的赞赏,让孙艺珍的心轻轻一颤。
她抬起头,对上他深邃而平和的目光。那目光里没有审视,没有算计,只有一种纯粹的欣赏和……一种难以言喻的理解。
她想起他下午处理危机时的雷霆手段,与此刻品茶时的沉静温和,两种截然不同的气质在他身上完美融合,形成一种复杂而致命的吸引力。
“其实,”孙艺珍微微低头,用手指轻轻摩挲着温热的紫砂杯壁,声音更低了,“我很少邀请人来这里……这里算是我一个……可以完全放松,不用扮演任何角色的地方。”
这句话,是一种无声的信任交付。刘天昊听懂了,他微微一笑:“是我的荣幸。这里很安静,很适合放空,也很适合……聊一些真正想聊的事情。”他没有追问,只是给予了充分的尊重和空间。
话题很自然地转向了《釜山行》。
孙艺珍眼中立刻焕发出专业演员特有的光彩,她迫不及待地分享着自己读完初步大纲后的兴奋和思考:
“天昊,这个剧本的设定真的太棒了!封闭空间带来的压迫感,丧尸病毒的未知恐惧,尤其是不同人物在极端环境下的选择……
我反复看了好多遍‘盛京’这个角色的人物小传,她那种在绝望中孕育希望的坚韧,那种母性的光辉和保护欲,真的太打动我了!
我甚至已经开始做一些笔记,关于她在不同情境下的心理状态和肢体语言……”
她侃侃而谈,时而激动,时而沉思,完全沉浸在创作的兴奋中。
刘天昊耐心地听着,不时提出一些精准的见解,从人性隐喻到镜头语言的可能呈现,甚至谈到如何通过细节刻画来增强角色的真实感。
他的见解往往一针见血,让孙艺珍有种遇到知音的豁然开朗之感。
“我一直在想,如何让‘盛京’的勇敢不是一种标签化的坚强,”孙艺珍眼神发亮,“而是源于她对腹中生命的珍视,对未来的渴望,是一种更内在、更温柔的力量。
就像……就像在黑暗的隧道里,她自己是那盏微光,不仅要照亮自己,还想温暖身边的人。”
“说得太好了。”刘天昊由衷赞道,“这种内在的驱动力,比外在的嘶吼和反抗更有力量。这也是我希望通过这个角色传达的,东方式的情感内核——坚韧而非强硬,温柔却有力量。”
思想的碰撞,灵魂的共鸣,在茶香氤氲中悄然流淌。
孙艺珍感到一种久违的畅快和满足。
在这个男人面前,她可以毫无保留地展现自己对表演的热爱、对艺术的苛求,而不用担心被误解或轻视。
他不仅是懂她的投资人,更是能走进她精神世界的同行者。
夜色渐深,窗外的城市灯火愈发璀璨。不知不觉,一瓶上好的红酒被打开,气氛变得更加松弛和私密。话题从电影延伸到彼此的生活,童年的趣事,旅行的见闻,对未来的模糊憧憬……
两人卸下了身份的外壳,都显露出更真实、更柔软的一面。
孙艺珍偶尔会被刘天昊不经意间流露的幽默逗得轻笑,眼波流转间,多了几分娇憨和妩媚。刘天昊看着她放松的笑颜,眼神中也充满了温和的暖意。
一种微妙的情愫,在安静的空气里无声地发酵、升温。信任的基石早已打下,欣赏的火焰越燃越旺,此刻,在这私密的空间里,一种名为“吸引”的催化剂,正悄然发生作用。
当指针滑向深夜,孙艺珍脸颊微红,不知是酒意还是别的什么。